馮小憐紅著臉,欲拒還迎地站在高順身邊,看著馮小憐桃花般的面龐,心中也火熱起來。
“歷史中馮小憐之所以那樣,是因為遇到了高緯那個昏君,如今我做了他夫君,斷然不會如此荒唐。”
可是當著李姝菡的面,高順實在不好意思下手,於是淡淡地說道:“此事不急。”
聽到這句話,馮小憐的臉色一下子變得慘白,李姝菡有些詫異地看著高順,她不是善妒之人,也知道二人的關係,為何高順會如此。
高順沒有看二人的表情,淡淡地笑道:“先讓人準備一下,小憐跟了孤這麼久,怎麼能隨隨便便就嫁了。”
馮小憐頓時破涕為笑,害羞地跑開,李姝菡看了高順一眼,也在侍女的攙扶下回去休息了。
看到兩個女人都走了,高順苦笑一聲,在月下自飲自酌起來,每逢佳節倍思親,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人。
前世高順出生在普通家庭,父母都是社會最底層,畢業以後混得也不怎麼樣,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房子都買不起。
年輕時高順也向往過愛情,上學的時候也嘗試過,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忘記了那種感覺。
為了生活變得麻木,變得不喜不悲,沒有悲傷,沒有痛苦,經歷多了也就習慣了,他認為讀書可以改變現狀,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加強大。
也許是不甘命運的擺佈,老天爺聽到了他的心聲,給了他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所以他格外的珍惜。
如今他也成了家,而且馬上要為人父,這讓他肩上的擔子更加沉重,責任感告訴他,這一世他必須珍惜,保護好他的家人。
月涼如水,秋夜靜謐,高順神情淡然,不喜不悲,因為悲傷也沒什麼用,他已經回不去了。
第二天,東宮張燈結綵,彩旗飄飄,高順要迎娶側妃,雖然比不上正妃聲勢浩大,可也有不少人祝賀。
馮小憐坐在新房,高順召來親近的大臣,宴飲一番鬧到了三更,才放他回去洞房。
又是一夜春色。
……
安樂郡,地處齊國邊境,北面就是突厥,密雲縣的集市十分熱鬧,突厥人、漢人穿梭其中,秩序井然。
盧思道走在集市上,身邊跟著隨從,殷勤地彙報:“大人,您要的那批山參已經準備好了,都是正宗的山貨,個個年頭都足。
還有上等皮毛一百張,駿馬二十匹,牛、羊各一百頭,熊掌十對兒,虎骨八十斤,瓷器十車,絲綢白匹都已經備齊全。”
聽了隨從的彙報,盧思道滿意地點點頭,這些東西在中原不好找,可在這邊境卻很多。
高順大婚時他送過一次禮物,都是什麼茶葉、絲綢什麼的,高順說他不會送禮,他缺那些茶葉絲綢麼?
當時高順是玩笑著說的,但盧思道卻上了心,然後在邊境一打聽,還真發現不少好東西,很多東西都來自契丹。
讓人把一些東西送到鄴城,剩下的他要帶走,他要北上進入突厥境內,去拜會突厥汗王。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現在的突厥汗國,正處於強盛時期,現任大汗佗缽可汗比較親近齊國,所以兩國算是友好鄰邦。
佗缽可汗信佛,所以高順曾派出和尚傳法,還送去大量的佛經,讓佗缽可汗很高興。
高順大婚時,佗缽可汗也派來使者獻禮,所以盧思道奉命回禮,順道遊說一下。
宇文邕滅佛,有不少和尚紛紛出逃,要麼逃到了突厥境內,要麼就去了齊國。
高順對和尚沒什麼好印象,但卻接納了他們,還表現出虔誠的模樣,讓他們北上傳法。
對於遊牧民族,高順向來高度警惕,別看突厥現在表現的友好,不一定何時就會倒戈相向。
得知突厥常年騷擾周國,高順有了一個主意,周國既然可以聯合陳國,那齊國為什麼不能聯合突厥呢?
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突厥是外族,與之合作就是引狼入室,對漢人來說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可對高順來說,那就是華夏的一個少數民族,現在沒有融合到一起,那是中原還不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