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保鮮卑,不但擁有最優良的鎧甲與武器,還能騎乘最好的戰馬,北齊官府一直保有一些面積不小的專用軍馬場。
要說這隻鐵騎的戰績,也確實名不虛傳。
北齊天保三年552年),高洋率數千“百保鮮卑”精銳騎兵破十萬庫莫奚軍,俘虜四千餘人,牲畜十多萬頭,庫莫奚至此稱臣納貢。
北齊天保四年553年)山胡圍離石,高洋率數千“百保鮮卑”前往,山胡聞風而逃。
九月,契丹侵犯邊境,高洋親自翻山越嶺,身先士卒,率領“百保鮮卑”奔行千里偷襲契丹,大破之,虜獲十萬餘口、雜畜數十萬頭。
之後又率“百保鮮卑”出晉陽北擊突厥,迎納柔然,廢其可汗庫提,立阿那瑰子庵羅辰為可汗,置之馬邑川,親自率軍追突厥於朔州,迫使突厥請降。
之後高洋又率領“百保鮮卑”四處征戰,收復因侯景叛變丟失的河南故地,吞併江淮,打的北周“鑿冰避戰”,北齊憑藉“百保鮮卑”名滿天下。
高洋時代,“百保鮮卑”的巔峰時刻是天保五年的討伐茹茹之戰。
天保五年三月,茹茹庵羅辰叛,高洋親自征討,帝高洋率麾下千餘騎“百保鮮卑”,遇茹茹別部數萬,四面圍逼。
高洋神色自若,指揮“百保鮮卑”來回衝殺,茹茹被擊潰,落荒而逃,高洋率軍追趕,伏屍二十里,獲庵羅辰妻子及生口三萬餘人。
以千敵萬,不愧“百保鮮卑”!
高洋死後,“百保鮮卑”繼續閃耀歷史,邙山之戰,高長恭率五百“百保鮮卑”破北周尉遲迥數萬大軍,洛陽之圍得解。
晉陽之戰,北齊滅國在即,高延宗憑藉殘餘的“百保鮮卑”竟殺得宇文邕丟盔棄甲,宇文邕更差點被生擒。
北齊滅亡後,高保寧、高紹義更憑著殘餘的“百保鮮卑”割據一方,最後才被吸收了“百保鮮卑”精華的隋軍所滅。
看著眼前的鐵騎,高順心中震撼。
上千人鱗甲鮮明,每個將士都披掛著這時期最堅固的鎧甲,手持鋒利無比的環首刀與長槊,宛如神話故事中的神兵天將。
當他看見百保鮮卑的這一刻,他明白斛律光明明手握重兵,卻為什麼不敢反抗。
和百保鮮卑比起來,他的勇士軍都是漢人,大部分都是步兵,而且都在鎮守邊關,遠離鄴城、洛陽。
而禁軍的大部分兵力,都駐紮在鄴城和洛陽,而六鎮的府兵,也只有兵符可以調遣,這才保證了都城的安全。
高長恭自幼習武,武藝高強,混跡軍中多年,又是宗室貴胄,卻禮賢下士,愛兵如子,依然可以得到將士們的尊敬。
但高順從小默默無聞,近兩年雖然有些文名,可這些天將可不吃那一套,想要折服他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要說自古以來,儒將不在少數,春秋時期的孫武,三國時期的周瑜,唐朝的李靖,宋朝的岳飛等。
這些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將領,有的儒將可能文武雙全,有的可能是個純粹的文人。
其實想要得到將士們的認可,最好的辦法就是打一場勝仗,就像演義裡的諸葛亮。
可現在並沒有大戰,不需要出動他們這些精銳,高順又一點武功沒有,百保鮮卑又足夠優秀,這就讓高順有些為難了。
高順雖然來到軍營,卻沒有驚動他們,而是帶著秦愛等一干侍衛一邊觀摩,一邊訓練。
作為大齊的最強精銳,騎士們自然有自己的驕傲,哪怕高順是高長恭的兒子,但畢竟不是太子,也不是將軍。
而高長恭麼確實沒封將軍,與其當個有名無實的將軍,還不如讓他自己爭取,所以將士們沒有搭理高順,就當他不存在。
……
高順這邊開啟了軍旅生涯,陳國那邊卻掀起了波瀾。
三月初一,大朝會。
陳頊和百官議完國事,突然開口道:“朕欲伐齊,卿等以為如何!”
可謂是一時捲起千重浪,兩國這一年來書信往來頻繁,雖未結盟,卻也是友好鄰邦,陛下怎麼突然要北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