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十,科考開始。
高順帶著幾名考官,站在國子監的門口,看官兵搜查士子們,以防有人夾帶作弊。
世界上始終不缺聰明人,按理說第一次考試不會有人想到作弊,或者是不會想到有人作弊,可還是有一些人心存僥倖。
但高順可不是第一次,他前世經歷了太多次了,從小學到大學,經歷了不知多少次考試。
有個別耍心思的,用低劣的手段作弊,直接被兵丁揪了出來,還有兩個不是本人的,也被高順發現了。
這些人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替考,高順發現那兩個,是心理素質不過關的,其他人里弄不好還有。
等到篩選了一遍後,五百人就只剩下四百多人,高順帶著諸多士子在一塊寬闊的空地,大禮拜祭了孔子。
拜祭結束後,高順轉身看向眾士子,朗聲道:“開科取士,乃國家掄才大典,爾等皆為讀書人,理應明白讀書的目的。
唯秉至公,以為取捨,有司考試,只在至公,今朝廷開恩科,給爾等一次機會,爾等應該好好珍惜。
爾等都是地方保舉推薦,每個士子都確定是本人,如果發現有人冒名頂替,推薦者連坐。”
高順宣讀了考場的規矩,總得來說和後世的差不多,考官都是他選的,考題他也檢查過,想必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搜身驗明正身後,考生們陸續進入臨時考場,考場有點像後世的攤位,裡面有一張床、一個馬桶,一張木板,一套筆墨紙硯,一個碳爐和一些木炭。
早在考試前就已經發了通知,考生要在考場待兩天兩夜,所以需要自帶食物和行李。
根據選擇的經義不同劃分割槽域,然後把考題和答題紙打下去,隨著銅鑼想起,考試開始。
大齊國的第一次科舉,外高順的監督下進行,有些考生看到考題時,不由得齜牙咧嘴。
“這是論語裡的內容?我怎麼沒見過!”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來著,好像是……”
無論什麼時候,考生的狀態都是一樣的,高順帶著顏之推、盧思道巡視考場,發現有作弊的直接指出來。
看了一圈後,高順回到休息處,考場周圍都有士兵把手,看這架勢讓人不緊張都不行。
“公子,如此方法真能得到人才麼?”
顏之推坐在高順旁邊,有些懷疑這個方法,他認識不少讀書人,但讀書人不一定會當官。
高順此時靠在一個自制的搖椅上,閉著眼睛說道:“讀書人不一定會當官,但當官的一定要讀書人。
朝廷現在看起來太平無事,其實有很大的隱患,六部成立後,各個衙門人手都不夠,所有工作都需要記錄統計,不識字是不行的。
至於治理百姓,確實是人才難得,但只要朝廷政策是對的,官員認真執行,就不會有大問題。”
對於這次科舉,高順其實並沒有抱太大希望,畢竟大部分都來自世家大族,都是些富人家的子弟。
這幫人就算讀書,也沒有忠君愛國的意識,就算將來當了官,也要好好調教一番。
而且六部雖然成立了,但最高領導層還是混亂的,中書省和尚書檯並立,很多大臣都掛著一品的官職。
比如一個地方刺史,卻是開府儀同三司,這代表他們和三司享受一個待遇。
還有一些老臣,都掛著三公九卿的銜,有的宗室子弟,封王還不夠,還要有一品官職。
雖然大多都是名譽性的,但也提升了他們的地位,這就給朝廷埋下了隱患,有官職就有權利,這樣下去遲早要出事,高順要想個法子解決。
第一天考試順利進行,考官和考生一樣,都不能隨意外出,嚴格管理起來。
第一天把問題都檢查的差不多了,第二天高順索性在住處看書,這段時間隨著處理的國事越來越多,他越發的覺得自己的學識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