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路過海陵郡,被太守陳文迎接,卻在太守府的大門駐足,原因是路邊的一個乞丐。
陳文見高順皺眉,立刻示意家奴,家奴心領神會,立刻上前道:“去去去,也不看看這裡是什麼地方!”
家奴狗仗人勢,對乞丐連打帶踢,毫不客氣,那乞丐嚇得連滾帶爬,心說今兒個這是怎麼了。
高順見家奴如此跋扈,心中頓時覺得十分可悲,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就是一個悲劇的時代。
“且慢,不要為難他,給他些吃食,讓他離開吧。”
高順沒有發火,因為他知道發火也沒用,乞丐能在太守府附近停留,說明官員對他們的漠視。
北齊在華夏曆史上以政治極端黑暗著稱。
鮮卑勳貴兇殘腐敗,搞得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銳。當時,戰爭頻繁,社會矛盾複雜。
特別是後期統治者,自皇帝至各級官吏,多昏庸殘暴,狗馬鷹亦得加封官號,賦斂日重,徭役日繁,造成人力竭盡,府庫空虛。
如今的太守,雖然對高順十分尊敬,可對百姓卻絲毫不在意,甚至以為高順是看那乞丐礙眼。
聽到高順所說,那家奴愣了一下看向陳文,陳文立刻反應過來,讓家奴去取吃的。
寒冬臘月,外面北風呼嘯,那乞丐卻穿著單衣,恐怕就算吃了頓飽飯也活不下去。
高順實在有些看不下去,於是開口問道:“陳太守,這樣的流民城裡有多少?”
“這……回公子,下官沒數過。”
“沒數過?我看是數不過來吧!你身為一郡太守,卻眼睜睜看著治下子民挨餓受凍,你這個太守是怎麼當的!”
高順的聲音很冷,彷彿一股寒風颳過,陳文臉色變了變,心中升起一絲不悅。
“公子,今年海陵郡收成不好,朝廷又沒有接濟,餓死些人在所難免,公子又何必關心這些小事呢!”
陳文這話顯然是不同意高順的說法,高順抬頭看著陳文,只見他也看著自己,二人就這樣對視,陳文竟然毫不畏懼。
“好好好,好一個在所難免,本公子記住了!”
說罷高順一擺手,也不進太守府了,轉身上了馬車,吩咐使團出發,不接受陳文的接待。
使團眾人都有些不願,可卻不敢違背高順的命令,只能離開太守府,向北門行去。
“哼,庶子爾,安敢欺我!”
陳文冷哼一聲,也不理會高順,轉身進了府邸,直接關上大門,並不覺得高順有威脅。
而高順在馬車上,看到城裡又不少流民,越到城門口越多,他甚至看到有人插標賣首,鬻兒賣女。
齊國的狀況,比他想象的還要困難,他出來時是秋天,尚且有糧食可吃,但現在是冬天,百姓的糧食明顯不夠。
按理說像這種邊關州郡,不應該缺糧食才對,因為這裡大多數都是軍戶,平時是百姓,戰時都會變成軍隊。
但也正是因為他們是軍戶,所以才會受到剝削,美其名曰吞備軍糧,可真打仗時卻不一定拿得出來。
在海陵郡補充一下給養,高順決定繼續趕路,這一路他一直思索治國之法,可謂是千頭萬緒。
回顧華夏曆史,封建王朝始終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土地兼併。
這個問題困擾華夏幾千年,無論怎麼改朝換代,最終都因為這個問題而亡國。
其實百姓起義造反的原因,大多數都是吃不上飯,而百姓之所以吃不上飯,除了少數天災因素外,主要的還是人禍。
每個朝代建國之初,都有有大量的勳貴產生,這些勳貴擁有大量的土地還不用納稅,佔用了大部分的糧食份額。
隨著歷史的發展,唐朝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第一,那是因為國家人口不夠多,社會矛盾不夠名字。
可即便如此,在晚唐時期,國家還是不可避免的分裂,安史之亂之後農民起義軍越平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