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恭的這一舉動,讓趙彥深有些意外,這時他才想起來,眼前這位溫潤如玉的美男子,還是他們齊國的戰神。
“這……”
趙彥深徹底蒙了,弄不清這對父子要幹什麼,兒子明明如此優秀,之前為何要隱藏起來,而高長恭自己好像也改變了許多。
事實上,就連高長恭也太不明白,高順為何如此執著,如果只是求陳國結盟,用不用他以身犯險,派其他人也可以。
但是他們如果瞭解歷史,就能理解高順的苦心。
事情並不複雜,原因很簡單,高順就是想爭取時間,如果高順不出使陳國,明年陳國就會討伐齊國,換其他人他不放心。
這場戰役打了許久,直到齊國滅亡,而且兩國相爭時,周國也沒閒著,不停的渾水摸魚,瞭解兩國的情況,早把兩國視為敵人了。
使館裡,高順反覆回憶這段歷史,《資治通鑑》裡記錄的太少了,而且只有客觀描述。
如果兩國談判,那麼矛盾的根源,很有可能是兩淮之地,陳國想要的也只有這個,但高順卻不能答應他們。
如果將兩淮之地交還陳國,首先軍中就不會答應,那是他們用犧牲換來的,怎麼能白白還回去。
所以高順必須提前準備,一旦陳國提出這個要求,他要怎麼應對,現在陳頊拖著不見他,事實上也是在商議這件事。
建康城,陳國皇宮。
“諸位,齊使的情況想必你們都聽說了,齊國這次出使,看來是真想與我國聯合,諸位意下如何。”
高順從齊國出發時,已經是十月份,路上走了幾天,又再邊境耽誤幾天,此時已經快十一月了。
一旦進入十一月,那麼距離年關就不遠了,陳國的大臣都想踏踏實實過年,誰也不想再勞神。
於是便有大臣提議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還需我等商議一番,只是眼下年關將至,恐怕今年怕是拿不出結果了。”
對於皇帝的態度,大臣們都很清楚,大家年底都挺忙的,既然陛下都不著急,他們也不用著急。
陳頊對這個說辭很滿意,於是點了點頭,同時心裡也在想,那個蘭陵世子如果真的厲害,看他還有什麼手段。
高順得知這個結果,雖然心裡有準備,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這些人敷衍的太明顯了,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
有了畫舫的事情,齊國對他的約束倒是放開了一些,彷彿是摸清了他們的底細,不在防備他們。
看到這個情況,高順才讓解法選去打點關係,那些人收了禮卻不辦事,可是無論他們怎麼求情,陳國都是一個態度。
“真是豈有此理,世子,既然他們不同意結盟,我們幹嘛還留在這裡!”
解法選在外面碰了軟釘子,回到使館怒不可遏,馬嗣明也很著急,二人都看著高順。
“解大人息怒,我們不遠千里來到建康,為的就是促成兩國結盟,原因早就和你說過無數次了,陳帝之所以晾著我們,乃是我朝拒絕在先。”
二人雖然都明白,可心裡還是覺得憋屈,他們雖然官職不大,卻有一種文人的氣節,隱約想要模仿蘇武。
“世子,陳國明顯在敷衍我等,我們就算等到明年,恐怕也不會有結果,他們有無數的理由等著我們,我們又何必在此苦等呢?”
二人出師不利,已經萌生退意,畢竟在這異國他鄉,他們心裡也不踏實。
“二位且放心,陳國什麼打算我很清楚,我會想辦法的,倒是你們要沉住氣,我們代表的可是齊國,怎能如此慌亂!”
高順緩緩加重語氣,目光灼灼地看著二人,其實二人之所以有如此態度,也與高順身份暴露有關。
此時人們的思想,遠沒有後世的複雜,憑藉高順後世的記憶,按理說不難搞定這時候的人。
可就是因為想的簡單,有些事情反而講不明白,就拿他在齊國的謀劃,後世隨便一個讀書人都能看透。
三個國家的情況,也都擺在明面上,可齊國和陳國都是迷之自信,這讓高順也很無奈。
就在高順想辦法說服陳國時,齊國宮中出了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