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強的運氣不錯,並沒有失去“一鍋攪”的署名權,盡管如此,楊銳後期還是給谷強了福利——另一篇《自然》期刊的第一作者,以示獎勵。
這已經是學術領域的灰色地帶了。在完美的科研世界裡,誰做出來的成果就由誰來署名發表才是正理。
然而,世界並不是完美的。
楊銳也沒有這樣的道德潔癖。
利用實驗室超卓的實驗條件,以及出色的眼光,楊銳愣是安排谷強刷了兩篇論文出來。其中一篇順利的登上了《自然》。
盡管營養不足,但頂級期刊就是頂級期刊。
如今,谷強手握4篇頂級期刊論文,儼然已是國內一線的大學者了,理論上,他現在只要站出來,立即就能獲得一個大專案的指揮權,再拿下來,就是國內頂級的大學者了。
但是,捏著紅包,谷強笑的直不起腿,又哪裡會做這樣的考慮。
除非請他回山大當校長,否則,單論專案和經費,國內生物學界,哪裡有比楊銳遺傳工程實驗室好的地方。
“你現在做的,就是對我和研究所的最大回報了。”楊銳說著學閥套詞,輕輕拍拍谷強的粗爪子。
泡的藥水多了,再好的護膚品都救不回來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谷強不知怎麼想起這個詞了,竟有士為知己者死而後已的感觸。
想當年,他雖然是個桀驁不馴的超級實驗員,但是,頂級期刊卻是個不敢想的夢,甚至連夢都不算,他根本沒有這個意識。
至於現在——諾獎之外的榮譽,對谷強的難度,都比不上當年的頂級期刊對谷強的難度。
“你有難題就說出,咱們又不打仗,不用死來死去的。”楊銳開了個玩笑,將話題拉到了喜慶上來。
楊銳遺傳工程實驗室裡面,刊發論文到頂級期刊,就是比結婚還喜慶的事,有時間的都會來慶祝。
事實上,這也就是比結婚喜慶的事。中國一年就有1000萬對新人結婚,沒有幾個值得全球知道的。
“只要攻克目前的顯微鏡瓶頸,我們就能解決第一模組的主要問題。”谷強也不是個擅長說話的人,開口就是工作。
“這個已經有解決方案了,我們回去就說。”
“啥方案?我怎麼不知道?”谷強身份第一模組的負責人,馬上不幹了,直接拉住楊銳。
學閥比軍閥就這麼一點不好,遇到的傻子比軍閥還多。
楊銳走不脫,只好聳聳肩,道:“國內在顯微鏡方面有專長的人不少,我們準備補幾個給你。”
“從哪裡補?”
“不知道,反正明天開始調檔案,你看中誰就拿誰。有想要的人嗎?”
“我想要的多了,人家都是大拿,不可能來的。”谷強笑了起來。
“8811專案是國家重要專案,你想要誰,就請誰來。”簿耿鑫很少說話,說話的語氣卻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