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自然不同了,趙丹年一把扯過對面學生手裡的單子,看一眼它,又抬頭看一眼黑板。
“七個人!”
“七個人……”
“420分。”
“420分……”
趙丹年說一句,其他學生就跟著說一句,用贊嘆的語氣。
420分,比楊銳預測的分數線高5分,其結果,是鴻銳班學生有可能完成7人讀重點,20人讀本科,27人讀大專的壯舉。
趙丹年在算這個數字,其他人也在算這個數字。
教室裡安靜的像是夜晚的小樹林似的。
除了楊銳,即使是鴻銳班的學生,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不會……弄錯吧。”一名學生擔心受怕的小聲說。
許靜呀的一聲,呸道:“胡說八道,怎麼會弄錯,不可能弄錯的。”
“是啊是啊,不可能弄錯的。”其他學生也紛紛說。
“中專呢,中專分數線是多少?”一個弱弱的聲音從後面傳來。
“哦……我看看。”趙丹年有點不好意思,掃了一眼,說:“25分,咱們有12個人夠這個分數。”
鴻銳班現在有72人,就是說,還有18人不夠大專線,只能去讀大中專,或者選擇複讀。
除此以外,還有6個人可能連大中專的分數線都不夠,要麼複讀,要麼回家。
這18個人都不自覺的低下了頭。
鴻銳班的許多學生的基礎是相當差的,尤其是應屆班的學生,因為學制的關系,有幾個才讀了9年學,和後世初三學生一樣。這些應屆班的學生,學的好的,提升也不錯,學的差的,等於是以小學生的水平去複習,然後參加了高考,能有300分出頭,嘗試一下大中專,已經是極大的提升了。
如果不是參加了鴻銳班,這些學生怕是連複讀的機會都難得。他們在複習階段,也能夠瞭解到這種差距。
然而,失落是比較出來的。
如果是以前,分數不夠才是常態,別說考上大中專了,應屆生能透過預考就可以開心一陣子了。
可是現在,看到別人讀了大學,自己只能讀中專,甚至連中專都沒得讀,心裡的不好受,就只有自己知道。
52分的大專預測線,也就是27分的差距,以馬後炮的方式來說,27分太好拿了,政治多拿幾分,語文多拿幾分,數理化多拿十幾分,還有剩下的。
但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在全國高考中,20分的檔位裡,不知有多少萬的考生淤塞著。
剛夠大中專分數的考生,增加20多分就能讀大專,再要是增加20多分,卻已經夠本科線了,如果再多20多分,還能讀一所好本科,再多20多分,差不多又夠重點線了,重點線上20多分,能夠探到知名大學的底線,如此再多20多分,則是名牌大學的底線,想讀名牌大學的好專業,還是隻需要20分,由此再多20分,又能上頂級大學了,而要比頂級大學的錄取線高20多分,專業的選擇也很多了,若是就此再來20分,差不多都到省狀元的程度了。
可這些20多分,又哪是那麼好得的,每一分,都是在血汗中浸泡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