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內部平衡
雖然還未曾大規模交戰, 但如今雙方的情況給人的既視感還是很強烈的。
一方弱、一方強,兩方同樣剛。
有人明,有人暗, 偷偷在投降。
一切的一切像極了當初官渡對峙的雙方, 但不同的地方在於,孫權像是曹操那般決不後退,曹操卻不曾如袁紹那般自負猶疑。
要說孫權本人的優點,其實有不少,而鐫刻在歷史之中非常醒目的一點, 就在於他是一個很擅長制衡的上位者。
何謂制衡,簡單一點說就是讓雙方或者更多的勢力形成一種相互制約,但是也相對平衡的狀態。
從某種角度來說, 這屬於是君主的必備技能之一,只是有人技能點滿,有人技能倒欠而已。
孫權毫無疑問就是將技能點的比較高的存在, 但這種技能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就是可以穩坐高臺, 很多手段也不用做到太過決絕,甚至不用自己下場,完全可以高坐指揮。
但隨著而來的壞處,不說別的, 就說用以制衡的存在一旦有一方失衡,並且無法立刻補充, 而好巧不巧另外一方是自己想要壓制的存在,那事情就會有點麻爪。
不過孫權這邊如今的情況倒是跟制衡無關,完全就是跟曹操的強弱對比過於突出, 以至於讓人看不到什麼勝利的希望罷了。
對比頂頭上司,曹操與孫權算是各有優劣, 但曹操如今是如日中天,孫權卻還在成長階段,這一局算是曹操贏。
對比底層兵力,這個直接就是曹操那邊肉眼可見的贏。
對比領軍的將領,雙方都不存在什麼隱藏著的千年難遇的兵仙神將,大家都屬於很有能力的存在,四捨五入一下算是平手。
而糧草後勤什麼的,一邊是隻有一州之力其中還有人懷著別樣的心思,另一邊卻是一切齊備、十州之力供給。
最後不能忘記最最重要的,在東漢諸多重要戰爭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心態,
別的不提,就最後一點,在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還不知曉會有這場戰爭的時候,陸離就已經在為這場戰爭做準備了。
雖然不是努力的人就一定能夠得到成功,但他這般努力能夠得到如今的優勢那並不是毫無原因的,沒道理會得不到一點回報。
現在回報也挺明顯的,都不說在陸離看來最為明顯的心態,時間、地點、人物,除了最後一點沒有出現根本性的變化,其他兩點變得簡直不要太大。
畢竟原本他們之間打的那叫做赤壁之戰,可現在赤壁早就是曹操的地盤了。
當然了,這屬於是僅陸離一人可知的變化。
但其他人也不需要知道這些變化,他們直接看牌面就夠了。而看牌面的話,如今雙方差距就是那般明顯,讓人存不了任何的僥幸。
孫權身邊,越來越多真心為他好的人有了別樣的言語,或許是勸降,或許是勸說他早做別的打算。
他們會站在孫權身邊,有的是來自父兄的遺産,有的是來自利益相關,但也不乏真心被孫權吸引,認為對方大有作為的存在。
可若天時不允,人力又為之奈何呢。
北方的爭端結束的太快了,曹操前進的步伐邁的也太快了。
他們這邊剛剛結束了內亂,進行了些許擴張,平穩發展了沒有多久,就迎面撞上了這般的龐然大物。
若是再給他們十年,哪怕是五年,如今都不會這般近乎毫無希望。
防守從某種角度來說,當然要比進攻要從容些許,可內部混亂的聲音讓這份從容從一開始就添上了幾分假色。
上下都不能一心,所謂的防守優勢也不會有太大,畢竟你也說不準哪天自己城裡面的某某就幫著曹操那邊開城門了。
這個時代是存在年齡歧視的,年紀太小了不行,比如說如今已過弱冠,未及而立的孫權,在很多人看來就太小了一些。
但是年紀太大也不太行,就比如說劉表那種,誰知道他明天能不能起得來呢。
相比之下,曹操如今的年紀不算是最好的,但比之前兩者確實更讓人信服。
孫權就聽到過不少有關年齡的聲音,有些人是出於好心,有些人完全與好心無關,但是他們似乎都非常擅長將話說的特別陰陽怪氣,讓人懷疑這一批人是不是去陸伯安那裡報言語課進修了。
什麼:“那曹操不過是佔了年歲優勢,有了更多的時間,若是明公與他同歲,此刻如何還尚未可知。”
這句話本身好像也沒什麼問題,算是實話實說,往好處想,甚至帶著點捧著孫權的感覺,可搭配上說話的人說話時的神態,就很難讓人不往壞處裡面解讀。
往壞處裡面解讀,“若是與他同歲,此刻如何尚未可知”,可孫權實際上並不與對方同歲,這意思不就是在說如今的情況已經是可以預料清楚的了嗎,這話聽得孫權都想要一劍把對方給砍了。
有一個道理想要說給所有人聽,你如果不會說話的話,其實可以選擇不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