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明公你這般行事,難道也是準備將自己的志向放到兒孫身上嗎?
因為如今在現場就有一位親兒子站在那裡,曹操看完信忍不住看了他一眼。
長輩看晚輩總是不免帶著一層濾鏡的,而濾鏡的情況也往往存在不同。
有的人看自己的孩子,那是怎麼看怎麼好,怎麼看怎麼對,怎麼看怎麼有理。
而有的人看自己的孩子,哪怕對方已經是一個擁有孩子的成年人了,依舊不免會覺得對方仍然是個孩子。
曹操作為父親,濾鏡情況取了一個中間值。
雖然有些時候作為詩人的那一面不免感性,但有的時候也是能夠理智看待自家情況的。
客觀一點評價,曹昂並不是什麼讓人不能放心託付的存在,也不是什麼無能的孩子。
但同樣客觀一點評價,他比之曹操還是頗有不如的。
打天下與守天下是不一樣的,雖然曹昂屬於發展的比較均衡全面的那種,但是要讓曹操放心,還是差了點東西的。
不,不對,怎麼就開始往戰敗上想了呢?
曹操嘗試拉回自己脫韁的想法,將一切拐回到之前的狀態,可腦海中卻不由浮現出先帝還在時的模樣。
要說先帝的缺點,那真的是張口就能說出一籮筐來。
可他是真真切切的天子,一言定人生死,喜怒左右天下大勢的存在。
而且該說不說的,只看大漢的歷史,人家的驕傲自信確實是充滿依據。
如果曹操不是那個或許要結束這份驕傲的存在,看到這種內容都要忍不住一樣心懷僥幸的。
可是現在,他腦子真的有一瞬間非常雜亂。
他有四百年的底蘊託底嗎,他有整個天下在握嗎,他有士人全都人心歸附、甚至捏著鼻子也只能選他的任性資本嗎?
要說完全沒有,那絕對是自謙過頭了。
可你要說完全有,便是如今曹操有點膨脹,也說不出這種話來。
畢竟如果真的有的話,他哪裡還需要出兵去攻打孫權,人家就該對著他納頭便拜。
聽多了何進、董卓、袁紹之事,曹操是真的有些免疫了,而且他自信此刻的自己的比他們所有人都強大。
可是陸離拿出了先帝作為例子,這本身就是一個炸彈了,由陸離說出來,就更是王炸 。
我如今的行事難道當真有問題嗎,甚至有問題到讓陸侍中都拿出先帝來作為例子勸諫自己。
曹操一時之間不由啞然,也就是來送信的人是親兒子,這要是換成陸離來送信,他一恐怕時之間都不知道該如何看向對方。
伯安,何至於此。
震驚的同時有著自省,還有著些許難以言說的歡喜,在伯安心中,我已經重過先帝了是嗎?
之前那點小別扭幾乎瞬間煙消雲散,他從未懷疑過陸離跟那場刺殺有什麼牽扯,他只是為大漢的“餘力”不由心驚,不確定最後的答案會得到陸離怎樣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