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出仕至今,已有二十年,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呢,也許就算這次曹操失敗了,他的歷史改變程序也可以等到曹昂上位後想辦法刷滿。
可那個他都多大年歲了,再者說,一個二十年失敗後,真的還能毫無芥蒂、毫無障礙的進行下一個二十年的嘗試嗎?
或許有些抱歉,但是我不後悔,陸離慢慢收回了自己有關那封信的情緒,低頭看向了自己桌案上擺著的文書。
不後悔歸不後悔,可是孟德兄,你要是最後贏不了的話,我真的死掉都不能瞑目!
畢竟真要說起來,那不僅是我的二十年,也是你的二十年啊。
————————————————————
看著前來送信的親兒子,曹操先是看了對方一眼,確定親兒子沒缺胳膊沒少腿的好好活著,然後視線就轉移到了對方送來的信件上。
都不用將信件開啟,曹操就對其中的內容有了一個大概的猜測。
類似的聲音這些天他真的沒少聽,對此他只覺得奉孝說的沒錯啊,大家好像是有點過於慌張了。
非要說他驕傲,但是他到底哪裡驕傲了,講點道理好不好。
他既沒有跟何進那般深入敵營、孤身作戰的想法,也沒有如董卓那般驕奢淫逸、暴虐妄為,更不曾如袁本初那般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有任何的敷衍或者偷懶,對於那些勸諫者既沒有關押也沒有殺害。
曹操覺得這個世界上,簡直沒有比自己更加冤枉的人了。
考慮到陸離是那個從一開始就唸叨的人,這次繼續唸叨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但問題在於曹操現在一點也不想聽別人唸叨自己,看也一樣不想看。
但這到底是陸離送來的,一旁的親兒子還一副胳膊肘往外拐,等著他看完最好給個回複,好帶回去給陸離複命的樣子。
曹操:我這個兒子看起來好不值錢的樣子。
但要讓陸離知道曹操如今的想法,他也很想說,如今勸諫你的人看你的想法,估計跟你當初勸說何進卻半點不被採納時的心態是一樣的吧。
所以說人啊,總是容易長成自己曾經最為討厭的模樣。
而討厭的人大多時候都不會覺得自己是令人討厭的,並且偶爾也會流露出些許不那麼討人厭的樣子。
曹操最終還是開啟了那封信,他做好了面對老調重彈的準備,雖然每一次陸離都能將老調彈出新感覺,但聽了這麼多年也是夠夠的了。
曹操帶著這種想法看信,卻在信件展現在自己面前後,只是看了一眼,就將之前的想法盡數掀翻了。
如果位高權重的外戚,欺君罔上的逆賊,稱霸一方的“諸侯”都沒有辦法作為例子給予你警醒,那麼手握實權的天子呢?
曹操沒想到,陸離會為了勸說自己提到先帝。
而正是因為這份不曾想到,所以在這種情況真切出現在自己面前之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認真對待。
“……昔日先帝在時,常懷驕矜,傲之於大漢輝煌數載、遇難成祥,每提後事,亦信乎兒孫之能,前代種種,以為尋常,以至於今日。”
“明公如今所想,可是亦有心寄志於兒孫之身乎?”
這封信翻譯一下,可以說是“劉宏版本”的《項羽論》了。
先帝還在的時候,常常以大漢過往歷經風霜而不倒為底氣,遇到事情也看得開,覺得便是自己這邊解決不好,留給兒孫他們自會有辦法的。
而人家那是真的“有前例可依”的,結果還是落得了如今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