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那一場失敗帶來的東西太多了,比如跟董扶之間的一拍兩散,比如說直接意識到自己其實根本沒有辦法改變劉宏任何已經真切定下來的事情,再比如說他深刻明瞭大勢難逆……
當年的勝利者劉焉沒能活到現在,可是活到現在的陸離將一切記得明明白白。
不說別的,我就說漢室宗親其實並沒有那麼可靠,你看如今應驗了吧。
當年天下初亂的時候,看似最大的勢力是袁氏兩兄弟,可實際上當年的“漢室宗親組”也不可小覷——兗州的劉岱、揚州的劉繇、幽州的劉虞、益州的劉焉、荊州的劉表。
但凡他們真的都心向漢室,這亂不亂的還真的不一定會怎樣。
可惜他們半點沒有團結的意思不說,有些人是能力不濟,有些人是壽命不行,還有人屬於一點上進心都沒有。
唯一最有能力、有壽命,還上進心的那個,偏偏命途多舛,一路漂泊,這種事情任誰看了不覺得天命棄漢呢。
現在四方大亂鬥,其中兩方合作,而四方中有兩方都為漢室宗親,但他們並不是合作的那兩方,嗯……
劉璋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雖然他們同為漢室宗親,可實際血緣關系都遠出八百裡去了,
劉備也已經習慣了這種淡薄的親戚關系,又或者說他從一開始就沒有因為漢室宗親的身份在同為漢室宗親的存在那裡受到過照顧,當然了,他其實也沒有這方面的意思。
就這麼說吧,想當初公孫瓚跟劉虞不對付,他還是公孫瓚那邊的人呢。
兩位漢室宗親都不覺得自己的做法有什麼問題,倒是陸離這個外人忍不住感慨了一下。
但也就是一下而已,反正他也不可能跑去幫助哪個漢室宗親,他們愛咋咋地吧,能夠內部將自己全都送去見祖宗那就最好不過了。
大家各有各的立場,但張魯覺得自己簡直就是無妄之災。
什麼叫做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他這就是這樣啊。
你說他好好的待在漢中招誰惹誰了,那劉備奪走巴郡往成都而去的時候,他還在心裡為對方叫好呢。
結果劉備辜負了他,不是要去打劉璋嗎,怎麼突然跑來打他了,難道就沒有人為我發聲嗎?
作為漢中的掌權者,五鬥米教的當代天師,張魯可不是劉璋那個廢物,他在漢中經營日久,一手抓兵權,一手搞玄學,真真切切的政教合一、人心歸附。
結果劉備倒是會選,不打劉璋反而跑來打他,怎麼著,他在對方看來更像是軟柿子不成?
張魯雖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是沒準備像是劉璋面對曹操一般對著劉備投降。
打唄,咱們看誰先抗不住!
張魯的優勢——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張魯的劣勢——手下能徵善戰的將軍完全比不上劉備。
他自己其實也是將軍,但是跟他做宗教領袖的本事相比,軍事方面的才能就有些不夠看了。
這個時代宗教的凝聚力到底有多強,張角用幾十萬黃巾軍,諸多暗中贊助的世家豪強、達官顯貴交出了答卷。
但是缺少優秀將領會有怎樣的結果,黃巾一年內戰敗也給出了展示。
人數多並不代表勝利,曹操無數次證明瞭這一點。
張魯信心滿滿的迎敵,第一個照面就被打了一個灰頭土臉。
想到那支擦著自己的頭部盔甲射出的箭矢,昔日公認運氣太差的劉備,如今儼然一副氣運如虹的架勢,好似前十幾年的壞運氣是在為此刻的強運進行積攢一般。
張魯這個天師可不是什麼裝神弄鬼的面子貨,他是有家學淵源在,且自身能力實打實擺在那裡的。
但是他喜歡用這些來讓別人屈服,不代表自己要為之拜服。
就好像那些天子們自稱上天之子,可真要是老天發下什麼旨意來,還真沒有誰會聽從。
運氣如虹又如何,他張魯難道是什麼背運之人嗎?
他迅速改變了策略,沒有跟劉備那邊硬剛,而是緊縮力量對關鍵地區盡心防守。
幾個小縣城的得失是不足為懼的,只要堅守住關鍵地點,就算那些小縣城被人奪走了,以後也能順利收回來。
但要是關鍵的關卡被人攻克,之後連帶著周圍一片地區都要失去控制。
張魯或許不是什麼軍事奇才,但是這種基本的軍事常識他還是很明白的。
那劉備不過剛剛得到巴郡而已,哪裡有那個底蘊跟自己打消耗戰呢。
劉備不足為慮,倒是劉璋與曹操那邊,張魯不由陷入了思考。
依照他對劉璋的瞭解,對方是個妥妥的軟柿子,這要是對方向著曹操投降,自己這邊可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