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進攻與防禦
在孫權攻下城池後, 曹操沒有立刻動作。
一方面是因為雙方存在一定的距離,那個時候動已經有些來不及了,另一方面也是對方如有神助般迅速奪城, 如今正是士氣鼎盛之時, 不宜輕動。
畢竟在人家增益buff疊滿的時候硬撞上去,這不是自己給自己增加難度嗎。
而且鼎盛計程車氣有的時候如果不能一鼓作氣,透過不斷的勝利繼續疊加鞏固,隨之而來的便是由盛轉驕,驕兵必敗。
孫權那邊的軍隊中很快便有了催生驕傲的相關言語, 可惜還沒有達到目的,就被發現並且及時遏制住了。
曹操也不覺得這是什麼大失敗,凡事只要存在過便會留下痕跡, 你利用什麼就同樣可能受制於什麼。
就好像他用了天子的大義名分,就不得不面對來自天子的各種背刺,以及隨之而來的惡臭名聲。
而孫權那邊也算是利用了一把天命, 這種東西最是容易反噬了。
你說我們有孫堅保佑, 天命眷顧,那要是下一次輸了算怎麼會是,孫堅魂飛魄散了,還是天命不再眷顧了?
曹操從不覺得孫氏算是什麼有天命的人, 畢竟孫權的父兄死的一個比一個潦草,怎麼看怎麼不像是天命眷顧的存在。
盡管勝利不能全靠運氣, 但是完全沒有運氣的話,真的很難勝利。
不過運氣這種東西到底有沒有,不是當前他們談論的重點, 重點是在黃祖死後,劉備與孫權有了結盟的意向。
江夏算不上是特別小的一個地方, 但是當三方勢力彙聚於此,就莫名有些擁擠了,再加上每一方都不缺有好腦子的人,以至於各方有什麼動靜好像都很難隱瞞過去。
就比如說現在,劉備與孫權那邊只是有了點動靜,曹操那邊就立刻知道孫劉雙方有結盟的意向。
作為這種意向的重要催生者,曹操並不覺得有趣,畢竟如果可以1v1的話,也沒有人想要給自己增加難度1v2甚至是1vn吧。
曹操:“士元以為,此二者結盟之事可成否?”
龐統道:“成或不成,不在孫劉,而盡在明公爾。”
這話說得,好似曹操能夠做他們的主一樣,但實際上又沒有任何毛病。
劉備與孫權他們兩方為什麼想要聯盟,自然是因為曹操太過強大,他們單獨作戰沒有太多勝利的把握。
可要是沒有曹操,他們彼此才是爭奪最關鍵的對手,自然不會有什麼結盟的事情發生。
要是曹操在這個時候突然撤出了江夏的爭奪,雙方便是已經結盟成功,都極有可能立刻就散了。
沒有強大敵人的聯盟便像是一盤散沙,不用走兩步,風一吹就散了。
曹操也曾經弱勢過,很清楚這一點,但他此刻能夠撤出江夏嗎,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不說得到荊州的計劃,他此時一旦撤退,放在外界眼中就是一種避讓,一種認輸,原本預計要投降的人怕是都要變一變主意的。
他必須要得到江夏,以此展示自己的強大難匹,以此更進一步推動自己將十三州盡收手下的過程。
以卵擊石會是如何的下場,以二卵擊石亦是如此。
盡管曹操沒有帶來所有的兵馬,要面對的卻幾乎是傾巢而出的孫劉雙方,可就算他沒有帶來所有的兵馬,不照樣逼得那兩方有了結盟的想法。
再者說了,在戰爭過程中,兵將有的時候也不是越多越好的。
多的不用說,糧草供給便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曹操那邊得到了襄陽,如今有半個荊州以及本身擁有的地盤作為後盾,再加上帶的兵將沒有特別超出,自然不用擔心這方面的問題。
孫權那邊也有江東打底,如今還最先奪城,同樣沒有太多這方面的顧慮。
可劉備就不一樣了,他原先在荊州有劉表給他劃的地盤,有劉表給他提供一定的糧草,可現在新野丟了,劉表也不在了,原本屬於劉表的治所如今都成為了曹操的地盤,糧草首當其沖便是他要面臨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有沒有自己的地盤的區別,在這一刻顯現的那般淋漓盡致。
看完敵人的情況,也不免要看一下自己的。
曹操看向郭嘉:“伯安那邊可有訊息傳來?”
郭嘉回答道:“伯安道後方一切安好。”
曹操點頭,這就是曹操最想要得到的訊息。
如今他們東邊是孫權的地盤,西邊是劉璋的地盤,陸離那邊要是有什麼不安好的地方,曹操可以說直接被堵在這裡了,來自襄陽的糧草供給斷了不說,從原有地盤往這輸送的路線也要被堵死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