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二合一含一章收藏加更)
曹操:“伯安何出此言?”
有一說一, 陸離也挺想要問這句話的。
他回憶了一下自己剛剛那句話,難道有什麼難以理解的地方嗎,他說這句話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至於按照他所說的這般做存在的危險, 這裡面當然有危險, 陸離也很清楚這份危險。
可為什麼身先士卒能夠鼓舞士氣呢,因為人本能的討厭那些只說不做,又或者只張嘴說,實際上危險的事情全都讓別人去做的人。
陸離哪怕著急,這份急也不會是隻一味地拿著別人的命去填, 他願意為自己這份著急去付出、去賭。
況且荊州令人在意的存在可不只是荊州本身,不只是劉表、劉備,哪怕已經過了幾十年,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陸離可還沒有忘記呢。
可惜曹操這邊昔日就算得到了南陽,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部, 更沒有包含隆中之地。
如果可以, 陸離真的挺想要撬牆角的。
秦末穿越,想要跟劉邦爭,那視線大多要看向張良、韓信,倒不是蕭何不吸引人, 主要是蕭何跟劉邦太近了,難撬。
而漢末穿越, 但凡有機會,誰會不看向諸葛丞相呢。
不過這也同樣不是個好撬的,都不說對方是自己心向漢室, 還是因為劉備心向漢室,曹操如今這般是不可能跑去三顧茅廬請一個小年輕的, 而且這也跟需求與地位有關。
當年陳宮就因為自己的需求與曹操給予並不相符,哪怕當時在已經投靠了曹操的情況下,都差點跟對方鬧了個一拍兩散。
人才是很好,但人才是需要尊重、需要待遇,需要地位的。
對於劉備而言,諸葛亮是獨一無二,是他多年奔波、一事無成、走投無路下的救命稻草,那是如魚得水的救命良才。
但是換成曹操,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不過撬不了牆角也沒有關系,只要將擁有牆角的人幹掉不就可以了嗎,主打的就是一個咱們得不到的好東西,至少也不能讓敵人得到。
不過現在想再多也沒有用,畢竟他都還沒有得到前去荊州的認可呢。
陸離:“明公何出此言?”
生怕曹操理解不了,陸離幹脆說明白了點:“離言語之意莫非竟令人難懂,在下說願意為明公去行離間之事,好助明公一年便得荊州之地,不知明公意下如何?”
曹操看著陸離那堅定地模樣,他雖然不知道“堅定地好似要入黨”這種形容,但也覺得對方這樣好似真的願意為了自己的目的赴湯蹈火一般。
但是伯安,一年得荊州不是我的目標,是你給我搞出來的規劃啊。
時間真的沒有必要卡的這麼死,你也不用這般好似一年之內我得不到荊州,會被當場氣死。
可不管他們私交如何好,曹操也不會說出那種沒志氣的我不著急、一年得不到也沒有關系一類的話來。
他很在意陸離的安危,卻也不至於因為做的事情可能存在危險,便一股腦的拒絕對方的請命。
你的謀士有為你赴湯蹈火託舉著你繼續前進的心,你自己同樣也有這份心,這是一拍即合的同道中人,為什麼要踩剎車、潑冷水?!
況且曹操其實很清楚,陸離他屬於那種順境平穩,逆境反而時常給人驚喜的存在。
一個人想要發光,你若是真的視他為友人,為什麼非要用所謂的安全為由遮掩他的光芒。
陸離知道郭嘉的死劫,卻也不會阻擋對方前進的腳步是如此,如今曹操面對陸離的請命點頭同樣如此。
陸離得到了前往荊州的通行證,不過這種事情也不是說定了立刻就要出發的,裡面還有許多細節內容需要準備。
就比如說,要用什麼理由前去呢?
總不可能大咧咧的直接說:我就是來離間你們的。
而有關這一點,陸離早就準備好了。
還記得當初讓劉備去收稅,結果對方轉悠了一圈,就只帶著漲了見識的自己與其他人回來了,至於稅收,一點都沒有呢。
陸離此次便準備以稅收為由,問問我大漢的荊州牧,這些年虧錢天子的稅錢,準備什麼時候交上來啊,這遲遲沒有動靜,是自身能力不足、德行有虧,以至於治理之地災害連年,交不出稅。
還是有不臣之心,欲以漢稅為己用?
曹操對於這個理由不僅側目,伯安咱們能不能不要這麼剛,雖然這好像挺符合你的性格的,但是吧,搞這麼敏感的事情,到時候一個談不攏,誰給你找臺階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