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劉備可以說是這場離間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離間的便是他與劉表二人。
雖然目前對方在荊州的地位,好像並不值得專門搞出一場離間計進行針對。
但有些人是真的拔出蘿蔔帶出泥的,陸離的計劃看似好像是要離間劉備與劉表。
可實際上他真正想要離間的是蔡氏與劉備,又或者說蔡氏支援的劉琮,跟與劉備交好的劉琦。
是金子如何都會發光的,劉備在荊州名聲可是相當不錯,劉表對其是既喜歡又排斥的,這就為離間計提供了便利。
不說劉琮與劉琦真的鬥起來了要怎樣,只說劉表與劉備産生不睦,那關羽、張飛必然不可能繼續為其所用,要知道他們如今在荊州北邊的一個縣城裡面,專職防備著曹操這邊的。
戰前先辦掉對方兩員可用的大將,這不就是妥妥的增加己方優勢了嗎。
離間計能夠經久不衰是有原因在的,不說他們兩人之間本就存在縫隙,就說如今劉表二子之爭那也是初現端倪,更不必說如今曹操明顯要比劉表更加強勁。
對方滿足於守成,手下卻未必同樣甘心,在別人都轟轟烈烈搞事業的時候,我陪著我家明公荊州蹲?
不說最早袁紹得到冀州的辦法,就說因為袁紹那邊的軍事力量明顯強過曹操,當初官渡之時多少人跟那邊安通款曲啊。
現在他們跟劉表相比,明顯就是勢大且肉眼可見前途更加寬廣的存在,這裡面是有很大操作空間的。
這同樣還只是一份草稿,但是比起之前的速通計劃,這份草稿顯然是要規整不少的。
雖然很多計劃只是一筆帶過,但至少一二三都已經列出來了。
根據自己過往與陸離就這方面進行的交流,曹操毫不懷疑自己但凡選出一個來,他連派去離間的人第一個要見誰,見到時不同場景要有怎樣不同的表情都能明明白白的寫出來。
當然了,這種事情由於變數太多,很多時候還是要倚靠一個臨場發揮的,所以要選誰去做呢?
意識到自己都在考慮可行性了,曹操也沒有覺得有問題,他從一開始就時跟陸離站在一隊的好不好,反對的不過是不能過於激進,但這並不代表他真的就要變成保守派。
其實之前也不是沒有人提出過類似的建議,但是將劉表兩個兒子之間的爭鬥算計進去的,陸離倒是第一個。
畢竟袁紹那邊子嗣相爭造成的後果就在眼前擺著呢,就算要重蹈覆轍,也沒有必要這麼緊挨著吧,腦子就算不夠用,吸取教訓總是會的吧。
陸離堅定地認為真的會的,人學會的最大教訓,就是他們永遠學不會吸取教訓。
就算有近在眼前的例子又如何,就好像人在面對花心的伴侶時,總會認為自己時最後一個,面對別人犯的錯誤,人也會自信的認為自己是不一樣的,總結為我有我的節奏。
曹操無奈的看了一眼陸離,雖然例子舉得好像很生動形象,但伯安你一把年紀別說娶妻,你連個妾室都沒有,怎麼這種感情的事情說得頭頭是道的。
陸離認為自己這是雖然沒有吃過豬肉,但是見多了豬跑自然會有所明瞭。
帶著陸離有關荊州的計劃,曹操扒拉了一下可以去荊州進行離間計的人選。
李伍?
可以,但是有點特徵過於鮮明瞭。
因為對方之前的幾次揚名,你派對方過去,還沒有開始,就讓對面有種曹操可能要搞離間計的猜測了。
計劃的制定者陸離,曹操是半點沒有想過的,倒不是不信任對方的能力,主要是誰家會將自己的大寶貝派出去辦這種事情啊。
這要是在對方那裡受委屈了,甚至出了事情,到時候便是報了仇又如何,苦到底也吃了,甚至人都可能已經沒了。
說起吃苦的事情來,陸離之前說自己有北征封侯之心,跟著往北邊跑了一趟,這是又當軍師、又當軍醫的。
處理完了軍事方面的活,還留下幹了治理規整的工作。
結果面對曹操的封侯,對方又是開口就是推辭。
哪怕曹操以不能讓人覺得他賞罰不明為由,對方也只接受了一個關內侯。
正想著,曹操突然聽到有人說:“離願往荊州,為明公成一年之期。”
這裡除了他和陸離,似乎沒有別人了,更沒有別的名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