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銳意進取
陸離很早就發現了, 自從先帝帶著自己過了一次年之後,他就好像變成了什麼特定時間的打卡景點,好似能夠在過年的時候把他往家宴中一放, 就能達成某種特殊成就。
明明一開始的時候, 這就是單純的對於家裡除他之外一個人都沒剩下的忠烈遺孤,以及天子愛臣的一種人文關懷。
結果最後卻發展成了這個陸離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的模樣,對此,因為其起到了一個抬高自己在他人心中分量的作用,陸離自然是欣然接受的。
而且也正是因為存在這種特殊作用, 一般人陸離是絕對不會給他這個機會的,畢竟要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得到這個機會,那還有什麼特殊與珍貴的, 多拉低檔次啊。
目前有過這個機會的,除了創始人先帝,作為師長的鄭玄, 子承父業的劉協, 以及又爭又搶的後來者曹操,也就是郭嘉與張遼了。
因為郭嘉大病初癒,哪怕是大過年的,陸離也將對方與酒水、各種不健康食物、以及錯誤的生活作息進行了隔離。
對方因為“病去如抽絲”好的並不立竿見影, 反倒是陸離為了做好監督一直陪著對方健康生活,倒是將之前忙碌造成的虧損盡數補回來了。
算一算, 他已經是不惑之年,能有這個恢複速度可以說相當不錯了。
陸離這輩子人長得仙氣、像是好人,面部骨像也是那種能夠留得住歲月的, 不會稍微上點年紀便立刻能夠從臉上看出來。
最開始來到這個世界,知道自己想要走捷徑的話, 至少也要活到八十歲,當時還覺得各種艱難,如今不知不覺中已經走過了一半的年歲不說,便是任務好似都已經不需要走捷徑了。
歷史改變程序,北方一統後,便要向西、向南看。
如今孫權在跟荊州江夏郡死磕,那裡的守將為黃祖,當年孫堅便是在與他交戰的過程中被射殺的。
至於劉備,劉備還在劉表那裡“荊州蹲”呢。
比之曹操如今的聲勢顯赫,原定歷史中與他三分天下的另外兩方勢力,都還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發育期,甚至是發育都沒得發育的寄人籬下期。
陸離不喜歡那種明明知曉雙方是敵人,還硬要等待對方發育起來,再搞一波勢均力敵、有來有往的比拼。
他半點不覺得這樣是浪漫的也不認為這是什麼風度,他只覺得這般充滿了傻。
況且真的等到敵人強大起來,你再去對付他,流血犧牲的難道沒有自己的人嗎,多狠的心啊。
反正面對敵人,主打的就是一個趁你病、要你命!
管他們有沒有天命,反正真的要比天命的話,這玩意明公你也有啊。
如果原定計劃沒有發生什麼改變的話,接下來的目標是荊州,這次咱們提前把各個地方都給守好了,可不能再叫劉備給跑了。
那劉備真的太能跑了,從公孫瓚到曹操,從曹操到袁紹,又從袁紹到劉表,陸離都覺得對方幹脆改名叫劉跑跑得了,這是長了八條腿還是咋地。
便是有天命,可天命也不能不講道理啊。
將所有的生路都堵上,那劉備難不成還能飛天遁地嗎。
真要能這樣,那陸離實名制不服——同是天命之子,我家明公怎麼就沒有這份本事,天命你偏心!
陸離是真的有些著急,他如今已經不年輕了,曹操更是如此。
劉備比陸離大一歲,曹操比陸離大七歲,而孫權比陸離小二十歲。
陸離不知道要做到一個怎樣的地步才能完成歷史改變程序的百分之百,但如原本那般三分天下肯定是不可以的。
真要是到了那個地步,他都懷疑如今99.9999的進度會瞬間清零。
雖然心中火急火燎的,但陸離並未在郭嘉緩慢養病的過程中表現出任何的急躁或者催促。
過完年,他甚至還看起來頗為腳踏實地的跑出去巡視春耕去了。
幽州土壤肥沃,適宜農業生産,算是東漢的一個重要的農業區了。
但是幽州耕種條件好,不代表幽州每個地方的耕種條件都很好。至少邊境地區的耕作條件就稱不上好,更不用說其中還包括了一大部分胡人的地盤。
土地跟某些動物一樣,都是需要馴化處理的,不是說那裡空著一塊地便是耕地,隨便撒點種子就能蹭蹭給你長糧食。
這裡的耕作條件稱不上好,但當地人顯然也有自己的辦法。
陸離經過實地考察之後,努力回憶著自己前世學過的地理知識以及今生看過的農業書籍,倒也能夠提出些許改進辦法。
各地的耕種條件或許不一樣,但種地系統歸納一下,最為重要的就是那麼幾樣——氣候、地形、土壤,以及必不可忽視的政治軍事情況。
等到氣候漸暖,郭嘉也恢複的差不多了,曹操派人前來替換他們回去時,陸離有關此地的一些想法厚度都已經可以裝訂成書了。
迅速完成了職位交接,陸離與郭嘉先一步離開此處返回鄴城。
至於為什麼說他們是先一步,自然是因為張遼是後一步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