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拒絕,倒是讓如今的重逢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他們夫妻也有過感情甚篤的時候,可到底已經多年未見,當年他們還都是少年、少女,要是沒人介紹,說不定走在大街上碰到了,都相見不相識。
劉辯知曉唐姬不曾改嫁,唐姬倒也知曉劉辯這些年不曾另娶他人。
可不曾娶妻,不代表不曾納妾,不曾收用美人。
唐姬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結果,倒是讓心中的忐忑消解了一二。
如今他們兩個的情況都挺麻煩的,兩人搭夥過日子似乎也沒什麼不好。
畢竟劉辯或許還能有別的選擇,可她卻已經被架在那裡了。
夫君死後不曾改嫁,死而複生回來了反而要改嫁,這算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邊在演繹夫妻雙雙把家還劃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何太後倒是挺有正經事的跟陸離寒暄了幾句,對方藉著亡夫拉關系的手段,倒是比劉協藉著亡父進行拉攏要高明不少。
當局者迷這種事情真的不是說著玩的,劉協當初就是太急了,急到失了分寸,後面想要找補也找補不回來。
————————————————————
荊州。
在曹操進攻鄴城的時候,劉備就開始了有關唇亡齒寒的勸說。
州牧你所治之地與曹操距離這般近,若非有袁氏在前面吸引注意力,荊州必然會成為對方的目標之一。
現在對方專注於對抗冀州,我們正該暗中助袁氏兄弟守住地盤,不然若是曹操得到了北方幾州之地,荊州恐怕立刻就會成為對方的下一個目標。
到時候坐擁大漢半數之地,乘勝而來,怕是難以抵擋。
劉備勸人也不是純勸,他一邊勸說這樣做的原因,一邊也主動站出來表示:“若明公有此意,備願前往冀州為說客,行調停聯盟之事。”
任誰來聽劉備的這番勸說,都得說上句有道理。
劉表剛聽完也是頗為意動,但是在思考過後,卻道:“不妥,不妥。”
劉備連忙追問:“不知有何不妥之處。”
然後他便聽到了一番關於家務事難斷,曹操睚眥必報,不能輕易招惹,為了百姓安樂,不好輕起戰事……
反正原因是一大堆的,唇亡齒寒之說我也是相信你的,但我們也是不插手曹操跟袁氏那邊的戰事的。
劉備:……
一次勸說不成,劉備也沒有放棄,在曹操開始攻打鄴城的時候他便開始了勸說,曹操打下鄴城之後,這種勸說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劉表早些年也算得上是一方人傑,劉備這般有理有據,他不是一點都聽不進去的。
但人年紀大了,很多觀點與看法也真的會隨之改變。
劉備雖然與他同為漢室宗親,但在荊州,真正被他當作親人的可不是他們老劉家的親戚。
面對來自自己小舅子蔡瑁有關劉備的一些言語,說對方這般執拗壓根就不是為了姐夫你打算,他就是當初不被曹操重用懷恨在心,想要利用我荊州的兵馬去幫他報私仇。
他們老劉家的人雖然時常跟舅舅産生不睦,但是跟小舅子關系還是很不錯的。
論遠近親疏的話,劉表與劉備看似都姓劉,但這血脈關系都不知道遠到哪裡去了。但蔡瑁這可是近在眼前的親小舅子,他姐姐便是自己的枕邊人。
而且劉備才來投靠他多久啊,蔡瑁又跟了他多久,兩者完全沒有任何可比性。
本來對劉備的建議就只是猶豫,沒有什麼採納的想法,如今蔡瑁這般一說,劉表就更是幹脆直接的拒絕了。
不過劉表雖然拒絕了,他的長子劉琦倒是對劉備頗為推崇。
眼看著袁氏兄弟禍起蕭牆,以至於鄴城為曹操所得之事近在眼前,荊州這邊子嗣之爭也是已見端倪。
同樣的一方之主,同樣的有了後妻,同樣的長幼相爭,劉表與袁紹在這方面拿到的劇本簡直像是複制貼上的一般。
劉備倒是沒像陸離那般,認為這是什麼東漢末年優秀的匹配機制,他只是感嘆自己這個命運實在是不好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