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刀劍相向
曹操的答案讓陸離不由一愣。
很難具體形容他聽到對方這句話之後的那種感覺, 有些驚愕,有些哭笑不得,甚至還帶著幾分陰差陽錯後的悵然若失。
雖然很清楚如今的一切都是在真實發生的事情, 眼前出現的一個個人也都是真切複雜的人, 他前世甚至對於這些人都沒有過特別深入的研究瞭解,可好像依舊避免不了帶著“特殊眼光”看人的某種“先知先覺”。
他在用看歷史曹操的眼神看曹操,他用看奸雄的眼神看待眼前人,他早早做好了對方會從屠龍少年變成惡龍的準備,並且配合著進行了相應的改變。
陸離認為這是靈活變通, 這是適應環境。
可事實卻是如今的曹操並非他所認知與想像的曹操,而這份改變甚至與他有著密切的關系。
他為了想象中的明公改變自己,但他的明公也因為他發生了改變, 故而不曾變成他想象中的模樣。
這裡面的因果邏輯,讓陸離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傲慢。
陸離突然發現自己好像在“歧視”曹操,如果同樣的決定由劉備做出, 他會覺得理所應當, 哪怕可能揣測對方有困於名聲的可能,但他就是覺得對方這樣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可這般的事情由曹操做出來,他卻驚訝到連最為熟練的情緒管理都沒有做好。若非如此,他本可自然而然的順著對方的意思轉變態度, 壓根不會有這場談話。
但有這場談話似乎也沒什麼不好,所謂交情, 交流也是一種相交的情誼。
如果說有些人蛐蛐曹操是宦官之後,是在歧視他的家世出身,如自己這般的情況, 應當算是在歧視對方的品行道德了。
甚至他出現的問題絕非是單純的歧視這麼簡單,曹操說他記住了陸離說過的話, 可或許,陸離自己成為了忘記的那個人。
談心,便要將談話進行到交心的程度,才能讓一場可能成為隔閡的危機起到反向作用。
當然了,有關“歧視”的事情就不用說了,陸離說的是:“明公此言,實在令我慚愧,明公片刻不忘,我卻好似已然忘懷。”
陸離看著曹操,好似反省,像是檢討,又似乎只是單純的陳述事實:“明公大勝之下未曾生驕,倒是我心態不穩,急於求成,甚至是急功近利。”
“不僅如此,還以己度人。”
陸離給別人挑刺那是真的直白中夾雜著陰陽怪氣,又或者說陰陽怪氣的特別直白,但他顯然也沒有放過自己,給自己挑起刺來同樣是毫不留情。
事實上這還真的是有原因的,不只是對於曹操的“刻板印象”,還因為陸離雖然對這個時代知道的不夠多,卻也並非全然無知。
只要一想到南邊的孫氏在努力擴張發展,劉備跑出去活蹦亂跳,陸離就恨不得曹操能夠一秒平定袁紹,然後趕緊將這兩方還沒有徹底發展起來的勢力解決掉。
佔盡先機若是還不能贏,那與袁紹有何區別。
如今袁紹因為這場失敗如何悔恨,未來若同樣如此,陸離覺得自己的負面情緒未必就會比袁紹少。
況且陸離骨子裡就有點見不得自家國土四分五裂的基因在,統一,一定要統一,不能統一的那都只能叫做地方割據政權。
官話一點說,透過這場談話,陸離對曹操穩步前行的同時卻又不失進取之心表達了深深的折服,並且對自己的急於求成進行了深刻反省。
兩人在一派互相都非常滿意的氣氛中,結束了這次的交談。
郭嘉對於這事的看法就一個字:6。
會有這場談話本身就已經很6,談話的結果就更是如此了。
與陸離相比,他明明是更擅長洞察人心的那個,但陸離似乎總能陰差陽錯的將某些危機變成自己的機遇。
看起來好像走的坎坎坷坷、幾步一坑,實際上看總體的話,對方一直都是平穩上升的一個狀態。
都不論別的,單單這份能力,就很值得開個班好好教教那些初入仕途的新手,以及部分宦海沉浮好久卻也沒多大長進的人。
有的時候年紀與能力並不完全成正比,就好像很多人年輕的時候是個臭石頭,老了之後也只變成了老臭石頭。
如何友善和諧的與明公相處,他們是真的一點都學不會,又或者說一點都不願意學。
這甚至跟佞臣不佞臣沒關系,這完全就是情商不夠用,且硬挺著那其實也沒有多直溜的脊背與脖頸。有人是真有骨氣,有的人純粹硬是清高。
對於來自郭嘉的高度評價,陸離不由搖頭:“那是奉孝你不曾見過我年輕時的樣子,我那時候也是奉孝口中的臭石頭一塊。”
面對郭嘉好似驚訝的目光,陸離認真點頭。
大漢人不騙大漢人,不提他不為人知的前二十多年,當初他在樂安郡為官的時候,都還沒有跟先帝見過面,就憑借一篇《陳情表》在劉宏那裡留下了一個直白在前面飛,圓滑在後面追的初印象。
而初至洛陽,陸離看著張讓等人,想的是自己在如何討好人這方面,完全不可能比過十常侍這類靠這個吃飯的,還想著走一個真誠的耿直路線來著。
至於後面的事情,一步步變成如今的模樣,只能說因緣巧合、全都是逼出來的。
不過這種事情其實沒有必要說,別管是訴苦還是聽起來像凡爾賽,都挺招人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