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虛實之間
不提遠在官渡的幾人收到訊息後感想如何, 陸離這次的行動還是非常迅速且及時的,要是再晚上一點,面臨的可能就是一位橫死獄中的孕婦, 以及兜頭潑來的髒水了。
這種事情難處理就難在決斷上, 一個優柔寡斷,就很容易落得一個必須得保護著對方的被動位置上,而這種事情一旦被動了,有什麼保護不好的,就全都是你的責任。
但現在陸離半點不遮掩的將事情給抖落出去了, 這要是出點什麼事情,需要考慮的就不是他的問題了,而是不是有誰想要殺人滅口。
不過也正因為陸離的作為, 劉協曾經與董貴人說過的後果,切實發生了。
因為曾經做過豁出去的打算,面對針對自己的流言蜚語, 劉協倒是還算淡定, 畢竟董貴人當初懷的是不是他的孩子,他難道還能不知道嗎。
再者說,更加難聽的流言他也不是沒有聽說過,早就練出來了。
可劉協還能淡定, 董貴人聽到那些閑言碎語卻淡定不起來了。
雖然當初她有過想要利用流言與對付陸離的打算,並且也切實付出了行動, 但最後不是沒有成功嗎,而且當時她都退步了,不是應該就此打住嗎, 怎麼會這樣!
劉協面對跑來著自己哭訴委屈的董貴人,安慰言語的背後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同樣的譴責。
權力鬥爭中的事情, 哪裡有什麼說好了,更不存在退一步就全都退一步,事情口頭一句打住了就是打住了的說法。
鬥爭是靈活多變的,不死不休的,而非如董貴人這般過家家般的理想主義、說話算話。
而如果讓陸離聽到董貴人這番義憤填膺的言語,怕是要笑出來的。
如果當真說什麼便是什麼的話,你當著我們的面口口聲聲自己與秋娘之間如何主僕情深,可你的主僕情深,難道便是肆無忌憚的利用女子的清白與軀體來陷害他人嗎。
你為你名聲因不曾有的罪責受損而哭泣時,可曾想過你對他人做了什麼呢?
當陸離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很難不想起被抓獲時秋娘的沉默。
他不知道對方是自願協助這份需要犧牲自己的計劃,還是被迫之下的不得不,他只是覺得對方的這份沉默襯託得董貴人的哭泣十分刺耳,若說要報仇,你豁不出去自己,卻豁得出去別人是嗎。
這其中細究一二,與陸離而言,似乎也有幾分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感覺。
可他不曾再有少年時的動容與歉疚,這些年的政治生涯,足夠讓陸離清楚什麼事情應該責怪別人,什麼事情又該寬容自己。
真要說的話,當初被他幫忙搞出來的討董聯盟,死得人豈不更多……
陸離不知道該說自己是成長了還是心冷了,被同化了還是適應了,他只是在得到這個訊息後目標不改的去與賈詡定策。
他只是在殺完該殺的人之後,面不改色的與賈詡喝著茶水,耳邊不曾回響那些悽厲怨憤的聲音。
生命是值得敬畏的,但敵人的生命比起敬畏更值得奪取。
壞人不死,便是叫好人受難,敵人不死,便是與自己為難。
對於這一點,尤其是後半句話,賈詡是相當贊同的。
考慮到當前最重要的、可能直接決定著他們二人未來的大事件,說起話來總不免要提及一二的。
賈詡:“官渡對峙日久,伯安以為如何?”
陸離:“離素信文和兄本事,兄此刻能與我對坐談論此事,自當是曹司空勝、袁本初敗。”
而如果結果真的顛倒過來,陸離想了想,覺得這事對自己未必全然是壞事。
你想想看,袁紹打敗了曹操,這歷史改變程度說不定直接滿百呢,自己再做點什麼,把後世傳唱度給點滿了,哇哦,勝利似乎近在眼前的樣子。
因為最壞的結果對自己而言可能都沒有那麼壞,陸離此刻的從容看起來好似是從靈魂裡面散發出來的,充滿著說服力與感染力。
而由於對於“內情”知曉的實在不夠,哪怕聰明如賈詡,也只覺得陸離這般是因為真的信任曹操,半點沒往對方其實想過曹操失敗了也沒有那麼壞的方面去想。
之前賈詡還有那麼點不明白,陸離怎麼偏偏就對曹操這麼死心塌地,但經歷過自己被驚豔到的情況後,他猜測陸離的“審美”可能就是偏向曹操這一款的吧。
想想這倆人當年在地方上做官的時候,那個行事風格還挺一致的,也怪不得能夠混到一起去。
在賈詡這裡坐了坐,也算是完成“成了大單子”之後的聚餐任務了,陸離溜溜達達的回到了自己家中。
等到並不怎麼豐盛的餐食被端過來,陸離已經發呆了有一陣子了。
吃完飯消了消食,陸離坐在擺劍的架子前面靜默不語,其中就包括著那把來自先帝的贈予。
當初那把劍被他留在了鄭玄那裡,後來曹操打完陶謙,他又從鄭玄那裡帶走了這把劍。
得益於出色的鍛造工藝,幾年的棄置不曾令寶劍生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