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對方之前就曾經參與護駕東歸,如今天子就在曹操這裡。
更早一點,呂布從袁紹那裡離開,也是對方收留了呂布,還透過陸離介紹到曹操這裡來了。
但只是這樣可不足以讓人放心,如果可以,曹操更希望直接得到河內,而非對方不會給予明確保證的所謂傾向與立場。
而巧了不是,袁紹同樣也是如此想的,因為張揚的傾曹立場,他的想法比曹操更加強硬一些。
被惦念的張揚想法與雙方皆不相同。
他的手下中有傾向選擇曹操的,也不乏想要倒向袁紹的。
但是對於張揚而言,選擇自己豈不是更好嗎 。
他不在兩者之間做選擇,他就依舊是平等與雙方相交,要被雙方試探拉攏的存在。
但如果他做了選擇,甚至將地盤一併拱手讓人,今日座上客,來日門下犬,張邈會因為跟友人之間的不平等而心生不平,他張揚難道便是甘為人下的人嗎。
懷著這種心思,張揚死在了部下的暗殺之中,死前最後看到的,是楊醜寫滿了慾望的眼睛。
曹操這邊剛收到張揚的死訊以及來自楊醜的投靠信,正在趕去的路上,就收到了楊醜被殺的訊息,殺人者眭固欲要投奔的人是袁紹。
好在曹操到底快人一步,袁紹那邊還沒有收到訊息,他這邊的兵卒已經來到河內了。
等到袁紹那邊得到訊息,跟謀士們一通意見不一的拉扯商量後,河內已經姓曹了。
就沖著這個行動力的差別,兩方在人口、財富,以及兵力方面的差距,似乎被無形抹平了許多。
今年接連對袁術、河內動兵,隨然後者速戰速勝,但對於曹操這邊的消耗依舊是巨大的,畢竟兩場戰爭,前者直接在春夏農時,後者也沒有走到秋天盡時,對於農事的影響與耽誤不說巨大,卻也不能忽視。
要是在這個關頭再緊接著跟袁紹那邊動兵,這勝算還沒有開始打,就要先降低個兩分。
曹操這邊看出了這個情況,袁紹那邊同樣有人看出來了,尤其是在河內一地的爭奪上,誰看不出曹操的強勢與優勢呢。
既然確定是大敵,既然這是近在咫尺攔在前進路上的大敵,何不趁著如今對方消耗巨大的時候,來個趁人之危、趁火打劫劃掉),亂中取勝。
郭圖、審配等人便以此為由,力主出兵攻曹。
但沮授與田豐卻並不認可,不說如今師出無名,如今正值秋冬之際,正是胡人放肆的高發期,他們這邊勢必要分出一部分兵力來做防備。
再者說,在自己明明有優勢的情況下,帶著趁火打劫的心思出兵,這實在不像是能夠取得勝利的軍隊應該有的心態與做派。
況且曹操那邊接連戰爭卻是存在消耗不假,但是他兩戰全勝,也是大大鼓舞了士氣、磨練了兵卒。
而自己這邊自從打敗公孫瓚之後,除了邊境守備外,很多兵卒“閑”了下來。
比起真的拉起大軍對峙,在看似我方佔優,實則敵軍首領更勝一籌的情況下,還不如拼我方佔優的物資條件,跟對方打持久戰。
當然了,就算是剛直如田豐,也不會直接對著袁紹說——我覺得明公你在決斷等方面比不上曹孟德,所以我們還是不要跟對方做這種比拼明公能力如何的戰鬥了。
他只說“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此方為兵家致勝良方。
袁紹覺得田豐說的挺有道理的,所以還是直接跟對方幹吧,畢竟真要比起來,自己這邊哪哪不比對方佔優呢,何必只抓著物質這一點看。
田豐:……
田豐似乎已經在剛剛用完了自己的委婉,直接就是一句:“明公戲言耳?”
明公你在開玩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