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劉艾拿出來再說,似乎也毫不過時,只是有些詞彙需要改一改而已:“自古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廢立已定多年,便是亡者還靈,自以弘農王及王太後相待便是,陛下無需憂慮。”
況且這事其實也沒有必要一味地悲觀,誰知道袁紹那邊要怎麼做呢,不說對方如今可是朝廷冊封的大將軍,就說先前有機會迎奉天子的時候不動彈,如今找出了個死而複生的弘農王,難不成對方還想要效仿董卓,再行廢立不成。
對方要是真這樣做了,他們再擔心也不遲。
這件事情中,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著主動權的袁紹如今在做什麼呢?
他看著自己手下文武在那裡爭議不斷,作為需要拿主意的存在,卻整個人一副遊離在外,與我無關的樣子。
曾經勸說袁紹迎奉天子的沮授,此刻半點沒有讓對方立起少帝跟許昌那邊對打的意思。
原因也很簡 單,時機不對。
太晚了,少帝“複活”的太晚了。
如今的陛下已經當了八年多的皇帝了,如今明面上又無過錯,你袁氏的袁公路前不久還稱帝了,你這個時候要是搞廢立,絕對比董卓還名聲差。
有幾個人會認為這是撥亂反正,又有多少會覺得你袁氏果真狼子野心。
再者說,萬一陸伯安那邊狠心一下,你都不好證明他們的身份。
如果當初討董聯盟時,陸離救出人之後立刻帶到聯軍這裡來,一切或許會大不相同,可他偏偏不曾這麼做。
是那個時候就已經不再信任聯軍了,還是他另有打算?
可如果是另有打算,他那個時候能夠打算什麼呢,總不能對方那個時候就已經想好了日後投奔曹操,幫著曹操迎奉天子吧。
沮授不贊同,自也有贊同的。
不贊同有不贊同的道理,贊同自然也有贊同的原因。
這原因說起來還跟袁術有著不小的關系,對方在面對曹操一敗再敗之後,終究還是選擇了朝著袁紹低頭,信中破天荒的對著袁紹就是一頓誇,總結為天命在你、玉璽給你,保我一命,中不?
別看袁紹之前還被說動了幫忙對付他,但是面對倒黴兄弟難得一見的低頭,袁紹還是選擇了點頭。
畢竟這可是袁術的服軟,況且對方還要帶著傳國玉璽來向自己低頭呢。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無意中翻出了陸離的“陳年舊賬”,袁紹絕對要好好說道說道這番“破天荒”的情況。
不說大擺筵席,至少也會分出心力來得意一二。
但現在,派一些人馬去接應對方,就已經是袁紹全部的兄弟情了,反正他們之間本也沒有多少這些東西。
贊同的道理之一,就是袁術那邊即將帶著傳國玉璽而來,而好巧不巧的,他們正好就在這個時候發現了先帝仍存於世的嫡長子,這不是妥妥的天命在此。
雖然對方曾經被廢除帝位,但廢除的那個人是奸賊董卓,因為敵人的奸邪,被廢除的莫名就自帶一股正義感。
至於從未有過廢帝再立的情況,這凡事都是從無到有的,過去沒有,那就從他們這裡首開先例又能如何。
他們這才叫做撥亂反正,眾望所歸,順天應命。
況且如果不這樣做,那何太後母子倆豈不是就這樣砸在他們手裡了。
殺了是絕對不能的,這性質比董卓還要惡劣。
畢竟人家都已經隱姓埋名藏於山野之中了,你將人找出來不說,還要再將人殺了,這未免太決絕狠毒了些。
而如果不殺就這樣養著,說不定就會傳出什麼他們明公當年便對何皇後有非分之想,所以非要將對方找出來養替身。
別的訊息或許流通起來總是各種麻煩,但是像這種帶著低俗色情想象的東西,傳播起來那叫一個快,而且傳著傳著就容易失真。
真的按照後者來,說不定傳到最後,事情會變成——其實少帝劉辨就是袁紹與何皇後的孩子,當年陸侍中就是知道了這件事情才跟他決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