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離嗎?
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倒也當真算得上是一個好人選。
議事結束後,返回各自營帳的路上,郭嘉與戲志才同行了一段距離。
郭嘉:“兄剛剛何以?”
戲志才笑問:“奉孝可是關心則亂了,正所謂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捫心自問,我剛剛舉薦伯安有何錯處?”
郭嘉承認:“兄所舉薦,卻無錯處,可伯安未必願承此事。”
戲志才聞言只是搖頭:“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況且世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明公心中隱隱已有迎奉天子之意,伯安不趁此時表態,莫不是要等來日進退兩難嗎?”
郭嘉難道會不清楚這些嗎,他很清楚,所以他不會說什麼“明公自然知曉伯安心意”這種蠢話。
明公或許知曉,可架不住天下人並不知曉,不然怎會有仗著為先帝複仇殺賊的“恩情”,來讓陸侍中當中間人的行為呢。
況且明公此時知曉,不代表日後會一直知曉,不說人心易變,這世上三人成虎,眾口鑠金之事,從不在少數。
不過知道歸知道,這一點也不妨礙郭嘉的不開心,他才是陸離的摯友,他難道做不出“內舉不避親”的事情嗎,需要對方橫插一腳。
戲志才對於郭嘉的不忿恍若未聞,若是過去他認識的郭奉孝,自然不會做錯誤的決定,可現在,他卻有些不確定了。
情誼這種東西,有的時候對人的改變與影響還是蠻大的。
————————————————————
曹操這邊商量的很快,陸離也很快就得到了他們的商量結果。
陸離本以為呂布那邊要讓自己當幫忙引薦的中間人已經很離譜了,卻不曾想曹操這邊不僅同意了,還要安排自己去當監制。
雖然對方說的是讓陸離自己決定,可後面跟著的如果陸離同意,對呂布的兩種安排,足以看出曹操的傾向。
陸離清楚,就算自己拒絕了,又或者跟呂布談崩了,戰後論功行賞,張邈自己也絕對是有功之臣。
可是……
荀彧對此沒有任何驚訝,他不僅覺得這個安排當真巧妙,甚至還覺得這事就該是陸離來做的。
被曹操稱作“吾之子房”的王佐,在來到曹操這裡後,一直是幹著蕭何的活,還兼職著人事招聘與推薦工作。
如果說郭嘉擅長的是看透人的心理與性格,以及這些會給對方帶來的結果,那麼荀彧則是擅長看到一個人的能力。
在荀彧看來,陸離在社交方面是有幾分“怪才”的。
他似乎與生俱來一種別樣的人格魅力與吸引力,尤其是針對一些特別的人。
比如先帝,比如董卓。
是的,比如董卓。
當年,荀彧也是在洛陽見證過陸離與董卓之間的對峙的,雖然那個場面堪稱轟轟烈烈,兩人可謂水火不容。
可荀彧看得出來,董卓當年是真心想要招攬對方的。
現在換成呂布,別人或許不可以,但他覺得陸離鐵定沒問題。
也就是陸離不會讀心術,不然他要是知曉荀彧對自己的這番評價,絕對要狠狠地劃掉“別樣的人格魅力與吸引力”,改為奇怪的壞運氣。
別管心裡對這個任務是怎麼想的,陸離都沒有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