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二合一含一章營養液加更)
“佚名”的文章是年前託郭嘉送過去的, 因為現在還沒有出正月,再加上假託了佚名之人,曹操找陸離來談論這個的時候也沒有特別正式的安排在辦公地點, 而是直接友人宴請一般的請到家裡來了。
他這個兗州牧甚至直接在家門口等著, 見到陸離後,曹操拉著他就往裡面走。
等到相對坐下後,也沒有來什麼虛的。陸離看著曹操儼然一副已經完成全文背誦的架勢,都很想要跟對方說一句,你可能背過了, 但我沒有啊。
這年頭誰家好人自己寫完文章後還要背誦的,也幸好陸離記性不算差,不然他們兩個談論之前還得先翻翻“課本”。
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 曹操卻沒有直接戳破陸離就是佚名之人。
他只是問:“伯安以為如何?”
這是妥妥的問策之語,陸離文章分析的很明白,但是對於要如何做是半點不曾提及的。
他覺得曹操那麼老大一個人了, 看完這些自然會有自己的想法, 又不是孩子,還得教對方怎麼做事。
再說了,真要讓陸離教,他還真的不一定能夠教出什麼好教來。
曹操確實有自己的想法, 他覺得陸離既然寫的這麼明白,肯定也有更加深入的見解。
天知道這些日子一直在想這個, 他過年都過不下去了,這不年假還沒有結束,他就將陸離給找來了。
其實在此之前他是去找過陸離的, 這才是求教的正確開啟姿勢,只是對方跟郭嘉跑出去玩了, 他只能留下訊息,讓對方什麼時候有空跟他說一聲,結果最後約著約著就約到他這裡來了。
陸離知道曹操想要聽什麼,可實際上他能說的真的已經在文章裡面寫的差不多了,他在對於人的分析上面是真的差了郭嘉不少的,全靠後世見識補了一個勉強的旗鼓相當。
他們兩個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一個純粹自己見解只是中上水平,一個則是真的數一數二的天才。
就好像你能對著李白背三百首古詩,對方卻能夠寫三千首。
不過陸離倒也不是真的完全沒有可說的,他與曹操說起了天災人禍。
“自光武陛下複漢至今,天災之事佔據近乎一半的年歲,過往不提,自桓帝陛下至先帝,地震、水患、旱災、蝗災、疫病,幾十年中,少有太平之年歲。”
這個話題是曹操沒有想到的,但他聽得很認真。
陸離:“如今天子蒙難,上下難安,欲要攘除奸兇,披堅執銳之兵將必不可少,何以養兵,在於糧草,糧草何來,在於田地與農戶,在於人、在於民。”
對著曹操這位《出師表》中的“奸兇”說攘除奸兇,有點奇怪的幽默感在,不過陸離這個時候沒想到那裡,曹操則是壓根不知道。
他思索著陸離話中的“民”,兵來自於民,可很多時候卻會跟民分成兩個不同的團體。
陸離微微一停,繼續道:“然天意無情,素來難測,賊匪縱橫,禍事繁多。當務之急,當是鞏固自身,備足糧草,方能上抵天災,下拒賊匪。
徐徐圖之,以待天時。”
事實上東漢末年,很多時候打著打著不得不停下來,不是因為天災,就是因為糧食不夠了。
曹操若有所思,陸離說的有道理嗎,自然是有道理的,他這番話精準概括一下,是後世幾乎人人都有所耳聞的六個字——高築牆、廣積糧。
可不是所有有道理的事情都能夠做,也都能夠做成。你想不想做是一回事,手下跟不跟著你做是一回事,敵人願不願意讓你做又是一回事。
真的準備好足夠打上一年的糧草才願意發兵的情況,很理想化,也很稀少。這年頭糧草不足、讓許多農戶餓死也要強徵兵、徵糧去打仗,這才是常態。
兗州,暫且不算跟曹操結盟的袁紹,那也是三面皆敵。
黑山軍、袁術、陶謙,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
他看向陸離:“以伯安之見,最要緊的是人?”
陸離:“人自然是重要的,存地失人,則人地皆失,存人失地,則人地皆存。”
“若無人,則無糧、無兵,無此二者,何事可成?”
總不能指望著那群世家豪強去下地給你幹活吧,他們不讓你給他們當牛做馬就不錯了。
曹操沉默後一聲長嘆:“伯安此言,當真振聾發聵。”
“以伯安之見,接下來依舊是天災難斷,人禍難消嗎?”
陸離回視對方,眼神溫柔卻又冷清:“此事何須問離,明公心中當已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