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我知道他誒,他之前在濟南國做過國相,當初我們那裡那個縣令就是被對方叫人抓起來的。”
……
兩個人選,一個近,一個遠。
說著說著,大家對於哪個是真的都有了自己的偏向,全然忘了最開始只是做猜測,而非做選擇題。
當糧食越來越緊缺,恐慌的蔓延是非常迅速的。
雖然他們走到哪裡吃到那裡,享受到了不用下地耕作就能直接得到糧食,不用繳納稅賦,能搶多少就擁有多少。
但沒有穩定的居所,沒有可以讓他們種植糧食的土地,那種安全感的缺失也是時刻存在的。
隨著家眷被包圍,隔絕在外聽說這事的黃巾如何想暫且不說,被包圍的家眷先亂了起來。
童謠再次被傳唱,第一波投降的人出現了。
人數不多,僅僅幾十人而已,更多的尾隨在他們身後悄悄觀察著。
第一波出來投降的人幾乎人人都得到了衣服,那衣服不是絲綢材質,亦非衣褲俱全,可那確實是一件衣服,一件可以蔽體的衣服,一件沒有補丁的新衣服。
他們不懂什麼“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大道理,他們甚至是被歸類到不知禮節、不明榮辱的類別之中的人,可他們也會為了得到一件衣服而喜悅甚至是哭泣。
第二波投降的人,平均兩個人才能得到一件衣服。
第三波,直接降為了平均五個人才能得到一件衣服。
見到這種情況,有人爭先投降,有人反而遲疑起來。
可隨著不再給予衣服,甚至對於投降者也開始“勉勉強強”才願意接納,所有的遲疑變為了一往無前的瘋狂。
在這個過程中,曹操等人需要面臨的最大困境,不是衣服的供給,而是在家眷被包圍後,那些可戰之人一波波瘋狂的沖擊。
所以陸離才說自己的策略從來不是關鍵,關鍵是曹操擁有的力量。
很多戰場上的捷徑是走不了的,比如說眼前面對黃巾的情況。
如果曹操這邊抵禦不了這份沖擊,不能在這個過程中展現足夠的力量,哪怕後面所有的家眷都選擇了投降,但是投降之後再反叛那也是分分鐘的事情。
反之,他抵禦住了這一波波的沖擊,甚至在這個過程中透過正面戰場、暗中設伏,展現了足夠的力量,那麼後面家眷就能作為最好的勸降者來給所有人一個“臺階”下。
陸離沒有具體指揮,只是提出了穿越者幾乎人盡皆知的十六字箴言。
其實東漢的黑山賊就有點類似於這個套路,最早打遊擊戰的是秦末的彭越。
可同樣的戰術,依舊是能夠靠著將領的不同來區分優劣的。
曹操本人以及他麾下的夏侯淵、夏侯惇兩兄弟,曹洪等人,哪怕現在聲名不顯,依舊展現出了名將風範,對於時機的把握與應變,看的陸離頗為心酸。
你瞧瞧人家,再想想當初自己當初連個練兵的人都招不到,這差距真是太大了,
他們是能夠出奇招,卻無法走捷徑的情況。
但也有一些情況,是可以繞過戰場走捷徑的,比如說王允殺死董卓的過程,這就是一種避開正面戰場走的捷徑。
但這種繞開戰場的捷徑,必然是要在後面的政治場上走回來的,而一旦你走不回來,又或者是把握不住玩脫了,那自然是要戰場上再見面的。
王允可以在政治場上走回來嗎?
如果有人拿這個問題來問陸離,他的答案八成是否定的。
就陸離覺得吧,自從何進死後,好像人人都有那麼點何進的模樣,此處何進是個形容詞。
就是那種一旦接近成功,理智謙虛聽勸的日子過不了一點點的樣子。
這種人傳人現象,現在還沒有停止,簡直比病毒還可怕。
眼看著這邊一切即將進入收尾階段,陸離忍不住看向曹操。
被看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