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因為陸離將一切搞了大提前,許多事情雖然照樣發生,但也出現了一個大提前。
而有些事情雖然照樣發生,但是發生的形式完全不同。
陸離看著自己的歷史改變程度再次來到45,不由冒出了來自半史盲的問號。
系統貼心的進行了科普:【原定歷史中,鄭玄因為青州有黃巾做亂,離開青州逃往徐州避難。】
而如今,雖然鄭玄同樣準備前往徐州,但就看那不急不緩的速度,知道的是逃難,不知道的還以為要出門遊學呢。
事實上這樣說似乎也沒毛病,畢竟你看看對方身後近兩千的弟子,這事還不明白嗎?
你猜當年孔子周遊列國,靠的是以德服人,孔武有力,還是在擁有這兩者的同時身後還跟著三千弟子?
毫不客氣的說,鄭玄現在擁有的人馬簡直令劉備望塵莫及。
細究其中的質量,那更是讓對方拍馬難及。
畢竟劉備手下的人馬,不要求允文允武,就問你有幾個識字的?
而鄭玄這些弟子本事咋樣不說,至少人人都識字。
陸離歷史改變程度任務進度的增長就來自這裡,不是鄭玄前往徐州從逃難變為不急不緩,而是因為他的原因,更多的人來到鄭玄這裡接受教育。
這些人或許不會出現一個能夠在史書中單獨列傳的存在,但量變也足夠引起一定的質變。
因為弟子中有人跟徐州刺史陶謙有那麼點七彎八拐的關系,還提前給對方去信一封。
陶謙看著送到自己面前來的這封信,頗有點喜憂參半的感覺。
知名經學大家要來,還帶著不少弟子,這自然是好事。
其中還夾帶著一位陸侍中,這滋味瞬間就有些不對勁起來了。
陶謙倒不至於自信的覺得對方這是準備投奔自己來了,可單純就是對方隨著別人順路一起來,這事也很那什麼啊。
上次有這個待遇的,還是袁紹呢。
然後倆人就轟轟烈烈的搞出了討董聯盟。
雖然最後的結果是堪稱慘談,甚至那倆人都從相談甚歡變為相看兩厭,但這裡面袁紹可沒少得到好處。
遠了不說,就看因為對方跑去鄭玄那裡,所少人聞名而至,這要是來到了自己的徐州……
都不說還能吸引來誰,就說如今正跟著鄭玄學習的人,哪怕成材率只有百分之一,那也得是十幾位人才呢。
這但凡大漢還好,自己這文治政績那不是分分鐘上漲。
可如果大漢還好,那陸侍中也不可能離開洛陽不是。
陶謙有一瞬間陷入了命運的奇妙莫測之中,但轉瞬他就開始思考伴隨著餡餅而來的隱藏代價。
不說別的,要如何對待這位陸侍中呢?
慢待那肯定是不行的,這傳出去還怎麼做人呢。
就算不說名聲上的損失,他們之前又不存在什麼過節,做什麼要莫名其妙的去為難人家。
而不慢待,厚待要如何厚待呢?
這種禮節上的東西,不計較什麼都是無傷大雅,但凡計較一點,這事情分分鐘就大條了。
作為一州刺史,本不該對一位白身如此禮重的,可凡事都有特殊情況在嘛。
現在雖然大漢朝廷看起來仍然在,在地方上已經開始呈現一種亂世割據之態了,但凡讓人找到個什麼大義藉口,這鬥爭分分鐘到來。
可以說但凡陸離在自己這裡出了點什麼事情,或者對方說點什麼他陶謙有別樣想法的話,才沒有人在意這事是真是假,大家只會欣喜於遇到了可供自己擴充的地盤。
這樣一想,陸離委實像顆炸彈。
但換言之,要是有人不講規矩就是動手,而陸離願意站出來說點對方的壞話,這意義瞬間就又變了。
可供大家擴充地盤的存在變成了敵人的,這豈不是美滋滋。
陶謙不是個喜歡異想天開的人,他也不求後者,只要不變成前者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