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琦一肚子話在看到陸離後,終究全都嚥了下去。
這些話可以對全天下說,可卻再也不能對陸離說了。
他突然有些可惜,又覺得有些可悲。
就好像,一切本不該是這樣的。
是啊,一切本不該是這樣的,陸離初至洛陽之時,何曾想過自己竟然會跟漢靈帝君臣相得。
那時他甚至因為跟楊琦交好,還被宦官在劉宏面前告了一狀。
可事情發展著發展著,發展到最後,他都有些分不清真情假意了。
那夜站在宮外的時候,他是在為自己看破了宦官的陰謀而放鬆、自得,還是在為自己可能錯過的最後一面而遺憾呢。
這種事情其實說不清楚,也不能說,哪怕對著自己的友人,他能說的也只是先帝隆恩,最多沉默不語,而不是分享自己在其中的虛情假意。
這洛陽,當真是個大染缸啊。
而命運,也確實無常。
——————————————————————
荀攸離開陸府後,並沒有按照陸離所說展開行動,而是先行打探了一下實際情況。
結果發現陸離猜測的這事不僅是真的存在,而且請的人裡面還就是包括董卓。
甚至陸離口中知曉利害關系的袁本初,就是這件事情的策動者、建議人之一。
這裡面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董卓當年曾受到時任司徒的袁隗的徵辟為官,這妥妥是他們袁氏的門生故吏啊,袁紹幹嘛不選擇他、不相信他呢。
典軍校尉曹孟德見到尋上門來的荀攸後,倒是對於對方轉述的陸離的這番話頗為相信,然而哪怕他們兩個一起前去相勸,也沒能勸得大將軍改變主意。
在被妹妹反對了好幾次之後,何大將軍顯然是有些急眼了。
不過沒過多久,對方稍稍找回腦子後,倒是又派人前去勸阻董卓回去,董卓的反應還沒有傳來,宦官們的新動作倒是再次開始了。
不知道他們怎麼想的,明明前腳還在透過爭寵於何太後跟何進對峙著,卻突然刀鋒一轉,對著何進挑撥起他與陸離的關系來。
拿著當年何進對陸離的怠慢說事,又拿著陸離如今對何進不予理睬,心高氣傲來說事。
但這些事情固然讓何進火大,卻也還是被帳下攔下來了。
勸解的話也大多相似:這宦官們明顯是不懷好意啊,先帝才去不久,我們要是對陸伯安動手,恐怕他們會拿著這個大做文章,甚至直指陛下帝位來路問題。
何進被勸下來了。
但哪怕他不對付陸離,宦官們依舊拿儲位問題來說事,他們說的是當初先帝去前曾與陸侍中單獨會談,疑似交託後事,甚至可能將立儲旨意交給了對方,大將軍實在不得不防啊。
此言一出,這事一下子就敏感起來了。
交託後事、立儲旨意有沒有,大家不確定。
但是先帝臨終前與對方單獨有過談話,這事是真真切切的。
有些事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確實是不得不防。
而且這事放在別人身上,哪怕是真的被交託過後事的蹇碩,都讓人覺得沒那麼棘手。
可如果換成是陸離,這事不像是假的不說,還瞬間就麻煩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