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急之下,他找來了時任中軍校尉的袁紹商量。
袁紹真的有被對方在對待陸離時的反複煩到,但他又確實能夠理解對方的這份反複。況且對方是拔擢自己的存在,按照此時的陣營劃分,他妥妥屬於對方的門生故吏,萬萬沒有不幫忙的道理。
一見到袁紹,何進立馬表示了自己的後悔,直呼:“郭勝誤我!”
袁紹當時就已經知道跟對方說“悄悄話”的人是誰,現在聽到對方說郭勝那是半點不意外的。
至於對方所謂的“郭勝誤我”,不過是當時比起初至洛陽的陸伯安,對方更信任久在陛下身邊的郭勝的分量,所以在二選一的選擇題中選擇了後者。
事實上這個選擇不看現在,只放在當時,委實算不上是絕對的錯誤,唯一不對的就是這個選擇題是在將陸伯安請來後做的,這就很得罪人了。
而如果站在現在看過去,我的天,這是什麼丟西瓜撿芝麻的笨蛋選擇。
可惜人不能未蔔先知,人只能馬後炮。
而同樣是馬後炮,有些人馬後炮都放不好。
袁紹眼看著何進又要再搞一次宴請,陸離會不會來他不清楚,但自己對此事都要有心理陰影了袁紹是很清楚的。
看得出來,何進是真的急了。
可越是這個時候,就越不能著急:“大將軍萬萬冷靜,若是這個時候要宴請陸伯安,不說他來或不來,要讓陛下如何看、如何想?”
只是一個初至洛陽,被陛下有點喜歡的侍中還好說。
現在對方儼然是陛下最寵信的大臣,朝中諸事但凡能夠出現在陛下案上的,都有對方參與其中。
如果說侍中的顧問應對之責可以類比謀士,對方的顧問應對顯然已經達到了一個心腹謀臣的位置上。
在俸祿上是與九卿等同,但放在權勢上,便是三公都未必能及。
別人都是在行使陛下給予的權力,他是直接透過陛下行使權力。
這個時候作為有皇子的外戚去接近人家,實在不是一個能夠讓陛下開懷的舉動。
何進聞言不由來回走動了兩圈:“本初所言甚是。”
“依本初之見,我如今該當何為?”
袁紹思忖片刻:“依紹之見,大將軍不宜出面,不如紹代大將軍前去拜訪,試探一二。”
何進沒有多做猶豫:“好,就如此辦!”
定下之後何進就開始催促了,簡直恨不得今天商量好,今天袁紹立馬就去上門拜訪。
畢竟多耽誤一會兒,誰知道那陸伯安會不會在陛下面前說什麼。
可就算是何進催命一樣的催促,袁紹也做不出不遞拜貼直接自己找上門去拜訪的事情,這太失禮了,也真的一點不像是要交好的樣子。
下值回府後陸離看著擺在自己案上來自袁紹的拜帖,這裡面有幾分袁紹、幾分何進,他心裡是很清楚的。
雖然之前與他們關系實在不怎麼好,但是此刻面對對方伸出的和好觸角,陸離是不準備拒絕的。
他如今的鮮花錦簇都是來源於陛下,別人可能不清楚,陸離卻清楚陛下活不了多久了。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將進展推的如此快。
若是劉宏還能多活幾年,陸離絕對不會讓他們現在就進入君臣蜜月期,要知道物極必反,盛極則衰。
可事實是,按照他的推算,劉宏去世的時間應該就在明年了。
所以對待何進,不在此刻自己處於優勢對方主動求和的情況下應下,難不成要等劉宏駕崩後供求關系逆轉,換成自己去求對方嗎。
陸離可不想為了點面子自找苦吃,再者說,現在他們這般,面子怎麼會找不回來呢。
只是要如何拿捏這裡面的度,倒是個技術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