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日清晨,吳凡宇把吳家村的11個年輕人全都集合到吳家詞堂內。吳凡宇向眾人說了他的想法,他要成立一支護村隊。當然了,吳凡宇還想給這支隊伍找一個更好的名稱,但考慮到鄉親們可能接受不了。比如抗日救國隊,抗日義勇軍,滇西遊擊隊等一些高大尚的名稱。
但考慮到這些村民,祖祖輩輩都生長在吳家村,對國家大事知曉的不多,真要是名子太大,太響,可能會有別的想法。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連騰衝縣城都沒去過幾次,更別說國家這個概念。真要是把隊伍的名字起的太大,他們會說,國家那麼大,咱吳家村可管不了。萬一有了這想法,對成立武裝不支援,人員就不好辦,因為這些人,都是村裡子弟,父母發了話,還真不敢參加。所以,吳凡宇找了一個最貼切,而且人人都能接受的名,就叫護村隊。
護村隊就是為了村裡的安全,保護這裡的一草一木,保護家家戶戶不受外來人欺負。
老輩人的想法,他們眼中的外人只是附近周邊一些村落的人,有惡人,也有利益紛爭而引出的與吳家村有矛盾的一些人。但他們絕沒想到,現在的外人,會是遠隔大海之外,侵略到中國,進入到吳家村的日本人。
雖說幾天前曾經來過一小股日軍,已經被吳凡宇消滅掉了,但不敢保證以後會不會還有。
村民們不懂啥叫掃蕩,可吳凡宇明白。現在僅僅是一個開始,以後,日軍不會少來。所以,他必須把成立護村隊的目的和任務向村民們交待清楚,否則沒人信他的。
於是,吳凡宇不停地講,不停地解釋。從時間上算,這個時期離日本人投降還有好幾年呢!不防著日本鬼子怎麼能行,日子怎麼能過的安定。所以吳凡宇必須向村民解釋,直到弄明白為止。
這下村裡人明白了,日本人是要霸佔吳家村,他們是強盜,土匪,甚至到比這還壞,不僅是要搶地盤,搶物資,而且是殺人越貨,什麼壞事都幹。頓時間,人們情緒熱烈起來,他們開始知道,不僅是吳家村,而且騰衝以外的眾多中國地方,都是中國老祖宗留下的,同為中國人,保護它有責任,怎麼能被外國人搶走。不行,得跟小日本拼命,守住這些地方。
現在,全體村民一致同意成立護村隊,而且要大力支援。
成立護村隊,吳家村有一個很好的條件,他們有槍,有子彈,雖說不多,但比起其他村子來,強了很多,這就不錯了,有鋼槍在手,可比那些的火藥獵槍強了不是一點半點。
之後,吳堂春帶著吳家一干人等,先拜祖宗,再告先烈,接著是禱告等完成一系烈的“吳家列祖列宗等等.......”說詞。
當然,這拜袓的程式有很多,講起來就是一大長溜。我們這裡不是拍電視劇,所以全免,只說結果,不講過程。
吳堂春帶領眾人拜完祖宗後,並鄭重承諾,吳家村成立護村隊,大致說了護村隊的宗旨。
這一過程中,村裡其他姓氏人家也來了,全村人全部到齊。他們可以不參加拜祖活動,但可以參加會議。
吳凡宇人微言輕,主要是他年紀小的緣故,不管有多好的注意,也容易讓人產生疑問,說的話可能不夠份量,老人會說他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因此可信度不高。
如果換成吳堂春來主持這樣的大事,結果肯定不同。本來他在十里八村就有威望,再加上如此的重視,還在詞堂裡舉行了莊重的告先人儀式,哪個人還敢褻瀆這次會議的莊嚴。因此,成立大會開的非常成功。
接下來,就是吳凡宇上場又說了新想法,他說在村裡成立護村隊的目的,不僅是吳家村,而且還要十里八村都搞起來,為全中國抗日貢獻力量。
這個動靜可不小,如果村村都有,少說也得有幾百人,如果再護擴大,那就是是上千人。如果在騰衝以外的這些山村裡,村村都有護村隊,專門跟鬼子幹,還真夠日本鬼子吃一壺的。如果再把這些村子都建成革命抗日根據地,那麼佔領保山、騰衝和龍陵這些日軍又怎麼能在滇西佔穩腳跟呢!
這是吳凡宇的最初想法,但還不能馬上實施,只能算個設想。他說這番話的意思,就是要人們多往大處著想,多在大事上著眼,不能光想著眼前,看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最好要形成同仇敵愾,萬眾一心的抗日大好局面。
召開這個會議時,同強和成林海也來了,以及那些遠征回來的國民黨士兵也來看熱鬧。
同強看著這個場面,有些感動,由此聯想想到“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不能光是口頭喊喊,而應該向吳家村人一樣,落實到位。
現在,吳家村人做到了,這就是中國人的覺悟,普通百姓的素質。如果中國內地成千上萬的農村都這樣做起來,處處都進行抗日起義,日本鬼子雖有百萬軍隊,又能奈何得了他們!
當時,中國可是有四億同胞。以四億之人民,對付日本百萬之軍隊,根本就不成比例,不用說拿槍拿炮,就是拿石頭、舉棍棒,也能把侵入中國的這些日軍砸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可惜了,在當時,總有一些人不願意這麼做,甘願當漢奸,甘心當日本人奴役下的良民,還主動給日本人當走狗。如此一來,國家能不四分五裂嗎!
日本人喜歡的就是這一點,只有內部不團結,堡壘才能從外部攻破,關鍵是內因起著變化。
日本人在東北搞“九一八”事變時,也是中華民國軍閥混戰最為嚴重時期。日本人正是趁著這種亂勁,才一點點地侵蝕到中國內地,不乏拉攏,強迫等等手段,這才有了以後的日軍大舉入侵中國的局面。
縱觀歷史,一個國家的成敗與興衰,與其內部的團結、分裂,矛盾鬥爭等密不可分。不然,老百姓怎麼會說“家和萬事興”呢!
同強看著這個場面,不覺激動的雙眼閃著淚花。
成林海也受到感染,想起他們倆脫離怒江大橋後,跟著難民四處奔逃,躲避日軍追殺的情景,不由的傷心,也跟著掉起淚來。
突然,在他們身後想起嘲笑聲,還夾雜著冷言冷語。
“哼,就憑這幾個人,還能頂的住日本人。”
說這話的,又是柱著拐的那個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