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如此,吳凡宇此刻想跑,有點來不及。山上的日軍向上衝還需有段時間,可在眼前,已經出現了另一個日本兵,也就是跟在第一個後面的那個日本兵。
這個日本兵看見同伴被砍,著實吃驚不小,當時便被嚇的不知如何是好。
還好,他有山下的同伴遙相呼應。在他背後還有八個日本兵在支援他,堂堂一個大日本皇軍,還能被一箇中國少年給嚇住。別看第一番交手取勝,也許是同伴大意,被人偷襲而已。這一次他要小心了,只要不失收,中國少年就沒有取勝機會。
日本兵真的把吳凡宇看成一名普通的中國少年。
不是嗎?從吳凡宇的衣著和手裡的柴刀上看,哪一點他都是當地山民不假。不管他家是打獵的,還是種地的,是本地普通人家的孩子,這點不會錯。
本來嗎!吳凡宇本就是當地村民,一點不差,從骨子裡都是,聲音和動作全都是,唯一不同是他的大腦。連吳凡宇自己都搞不通這一點,何況遠渡重洋來的日本人呢!
日本兵這麼一想便通了,只要自己努力不失誤,不給眼前中國少年可乘之機,他一定能打敗這孩子。
一個孩子,怎麼會讓大日本皇軍敗下陣來。
於是,這日本兵鼓足勇氣,端著刺刀向吳凡宇逼近。
還有一個讓他敢於大膽向前的原因,那就是躲藏在暗處的日本兵出來了,全都端著槍朝吳凡宇擠壓。
既然有這麼多同伴幫襯著,那他就更沒什麼可怕的了。
除了死了的那個之外,這是下個向吳凡宇發起進攻的日本鬼子。
就在日本兵準備向前攻擊吳凡宇這功夫,吳凡宇反應並不大,仍站在原地,繼續考慮走不走的問題。
兩下里一楞神的功夫,日軍刺刀便到了眼前。
吳凡宇人沒動,但眼睛卻沒閒著,老早就看到了這日本兵的小動作。
兩人相距較遠,還有幾槍之隔,光用柴刀砍根本就夠不著,除非用槍去打。而吳凡宇現在手裡沒有槍,只有這把柴刀,如果要在此時殺這日本兵,只能是把刀丟擲去,來個飛刀斬首。因此,表面上看他不動,卻是為動作著準備。
柴刀是吳凡宇目前手裡唯一的可控武器,他不能隨意,萬一扔過去沒有砍死日本兵,而是失落在某一地點,在這樣的時節,這樣的環境下,想要立馬找出來,真不容易。再說,山下還有好幾個日本兵在虎視耽耽盯著他,一旦這些日本兵衝上來,吳凡宇空著手,拿什麼來抵擋。
正因為有此考慮他才沒有拋刀,也沒向前半點抵近的意思。
日本人有很多,殺了這個,還有其他的,致少要保證自己不被日本人逼到無還手之地步,而且還要確保自己萬無一失,因此,吳凡宇始終記住了這一點。
不飛刀,也就意味著現在他還殺不了日本人。
吳凡宇既然沒飛刀,也沒做其他的,仍然保持靜默。
他現在還不敢過度地張楊,說自己多麼多麼能打。萬一惹火日本人,一齊向他開槍怎麼辦。
所以,他現在擔心的是那些雖時可能飛過來的子彈。
本來自己站在這就是要騙日本人過來,他佔據著山樑脊線,是一個能進能退的位置。如果山下日本兵朝他開槍,只要他錯身到另一面,日本兵便奈何不了他。如果他此時想要離開,也不是什麼好時機。他想離開,就只能往山脊上跑。這一跑,會把後背亮給日本人。時間不長,也就幾秒,但這幾秒中子彈就到了,可能會要了他的命。
日軍用近十支槍口指著他,如果是齊射,其密度和覆蓋面,比機槍子彈也差不到哪去。如此一來,吳凡宇還真有可能沒到山脊的另一側時,身上便捱上了子彈。
這樣做太危險了,所以他沒走這一步,而是在等。
吳凡宇不出擊,日本兵就出來了嗎!
當然不會,眼下就有一個日本兵忍不住,正向他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