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這一刀會刺空。
刺刀一走空,日本兵的整個身體便發生傾斜,前衝之力帶著他向前撲去。這一撲,便把身體的後背亮給了吳凡宇。日軍頭在前,屁股朝後,狗肯泥似地一頭紮了過去,怎麼難看便怎麼來。
吳凡宇移動之後,身體上的動作絲毫都沒停下來,隨著身體稍稍前移後,手裡的柴刀突然露了出來,手腕朝上一翻,便是刀背朝上,刀刃朝下,藉著一種勢,照著日軍的脖子就抹了過來,準確地說,是上下翻飛,在日軍後脖勁一砍而下。
嗚呼!吳凡宇這一操作,被砍的日本兵看不到,而在他身後和山下的日本兵都看到了。
刺刀能發寒光,柴刀照樣能夠。所以,刀光一閃,輕微地發出咔嚓一聲,隨後日軍的腦代掉了,而後嘰哩咕魯地順著山坡滾下山去。
完了,就這麼完了?
凡是在現場能看到的主一情況的所有日軍,幾乎心裡都是這樣驚歎!話沒喊出,驚歎地張著大嘴合不攏了。
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一個堂堂的大日本皇軍,轉眼間,便被一個看上去赤手空拳的中國少年給秒了,而且秒殺的絲毫沒有一點徵兆,這哪向一個被偷襲的人。
應該反過來說,是吳凡宇偷襲了日本人,而不是日本兵主動去進攻。
跟在後面的日本兵有點傻了,完全是沒有主見地怔在原地,楞楞地看著吳凡宇,弄不明白,他是上去呢!還是退下去。
這一招,吳凡宇也只一個動作,便把日本兵嚇的有點傻。
日本兵只覺得吳凡宇不可思議,更不會想到他是穿越過來的人。如果按當時的技術水平,能做出這個動作的人,肯定是武功高強的武工大師。可面前就是一個少年,怎麼會有這樣的本事呢!
日本人不得不猜,也由不得他們不信,事實就擺在哪,任誰看了也有些害怕。
危險是危險,但日軍的氣勢不能丟。這幾乎是現場所有日軍的想法。
被砍下的日軍腦袋像只皮球一樣,一直從山坡上朝下滾。如果是電影電視劇的話,這得用特寫鏡頭,不然不會看到翻飛滾動的細微環節。
被包裹了鮮血和泥土的日軍頭顱,滾到暗處日軍曹長面前時,已經面目全非,看不出這是人腦袋,像一塊浸過泥土的石頭,或是被人拋過來的足球,完全是髒兮兮的,不堪入目。但這日軍看的很清楚,因為他一直在盯著滾動的日軍頭顱,所以他知道此為何物。
日軍曹長並沒對這顆頭顱顯示出多大興趣,也沒多少驚慌,相反,他倒是對吳凡宇讓有了興致。
他是來幹麻來了,是來抓人的。聽說他要抓的是一名有身份中國軍人。那個人沒找到,現在這一不差,僅憑現場的功夫,就曉得上面的中國少年不是凡人,如果把他抓回去,也可以頂一個大差。
日軍曹長一高興,便覺得上面那日軍死的有點價值。他不死,還看不出這名中國人的價值!隨後,日軍曹長覺得滾落在眼前的頭顱有點礙事,抬腳踢開,接著舉起手裡步槍瞄向吳凡宇。
他沒有開槍,只是瞄著。
他一端槍,所有日軍也都跟著端槍,於是全體日軍全都舉槍瞄向吳凡宇。
這麼近的距離,只要九個日軍一齊開火,吳凡宇斷然沒有逃脫之地。
然而,槍聲並沒有響。他不開火,別的日軍也沒有扣動板擊,只等著曹長一聲令下。
曹長並不想讓吳凡宇這樣死去,覺得這麼讓吳凡宇死了,也太便易了他。他不是砍了大日本皇軍腦袋嗎!那我也砍你的,這叫一報還一報。
“八格,抓活的,死了死了的。”
語言不通,翻譯起來總不會太順,容易出差錯。不知是這曹長喊的有點亂,還是聽著不順耳,反正字面上的邏輯不太清,既然是活著,還要死了死了,估計只有這些日本兵自己能弄明白。
他一喊完,呼拉一下子,山下的所有日本兵都向上衝。
日本兵就喜歡拼刺刀,在當時的世界裡,日本軍隊的拼刺刀水平可謂是世界第一。別看個頭不大,但拼刺技能不錯。拼刺刀不需要非得朝著脖子以上,只要刺中肚腹和大腿照樣能要人命,關鍵是看命中率高不高。這一點,日本兵還真可謂是訓練有素,連老美那些大個頭計程車兵都不是對手,拼刺刀甘拜下風,因為不敢拼,老美也只喜歡用子彈掃射。因此便有了步槍與三八槍的差別。
三八槍是打一槍裝一次子彈,而美國大兵是提前裝好了一個彈夾,即使是單發射擊,也要比日本兵快的多,所以論射速要比日本兵快的多,以此來彌補刺刀技術上的不足。
就憑著這優勢,日軍刺刀橫行整個東亞,怎麼會把吳凡宇這少年放在眼裡。
呼拉一下子,上來這麼多挺著刺刀的日本兵,說吳凡宇不怕,純是瞎猜,怎麼可能呢!
好漢難敵四手,惡虎還怕群狼,再能打,也防不住萬一。萬一有哪個日軍偷襲成功,吳凡宇定會受傷不輕,所以不重視不行。
怎麼重視,只有一個辦法,避其風頭,尋找機會,跑吧!
剛才不跑,現在想跑,跑的了嗎?
喜歡七十年代那場戰爭請大家收藏:()七十年代那場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