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吳凡宇不是檢了好幾支日本三八步槍嗎!
沒錯,他是檢了,但一個人背這麼多槍,而且,這些槍都沒了子彈,拿著他們也沒用,與揹著一捆木柴沒啥區別,帶著他們,怎麼走路,怎麼打仗,所以,在他過來之前,早就找一個隱密地方藏了起來,手裡只剩那把柴刀。
吳凡宇算是與這把柴刀結下了友誼,怎麼用怎麼都好使,似乎比關公那把青龍偃月刀還好使。
在沒馬騎的情況下,那把大刀,憑誰提著也不好用,更何況這是大森林,又不是平地。此種情況下,似乎短刀或匕首更為實用。但吳凡宇沒有,他只有這把柴刀。
這就足夠了,柴刀照樣能殺日本鬼子,而且經過實踐證實,他的實用價值一點不差於軍用刀具等等。
吳凡宇手裡持著那把柴刀,就靜靜站在那,一動不動,迎風而立。
虧了有黑暗的掩護,日本兵根本沒看到他手裡的短傢伙,只見到了一個沒有立即逃走的少年。
有兩個日本兵端著槍過來了,其他人還隱藏在暗處。
對付一個少年,沒必要過來更多的人,有兩足夠了,甚至,來兩個都多餘,一個足能對付的了,另一個無非是陪伴而已。
兩個日本兵一前一後鑽出,身形走出暗影後,漸漸漸露出輪闊。
如果剛才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不害怕的話,那現在不同了,有兩個日本兵端著槍過來,你還不怕嗎!
無論從哪方面講,吳凡宇都應該發現了日本人。所以,上來的日本兵也相信,在如此近的距離上,站在上面的中國人不會感知不到。如果還不跑,定有原因。
日本兵最喜歡用刺刀捅人,特別是像吳凡宇這種身形的中國少年,想反抗又沒多大能力,對日本兵來說,他們又沒完全欺負弱者,殺死這樣的中國人,總少不了很大的成就感,因此,面對這樣的戰果時,都會爭著搶著過來。
所以,這個日本兵並未取得曹長的同意便擅自衝了過來。
那名日軍曹長也沒當回事,本來就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嗎!殺個把中國人算什麼呢!只要不暴露,還能抓住逃走的中國軍人,那就沒什麼了不起的。因此便任由這兩個日本兵衝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兩個日本兵走出暗影後,還要爬上一小段山坡才能到達吳凡宇站著的這個小山的山頂。
有這一段路存在,必然會給吳凡宇留下逃走的時間,只要他往地上一滾,順著山坡一滑,就會形成與日本兵一山之隔,想要在密林中抓住他,還是不那麼容易。
吳凡宇聽到日本兵的聲音後,也有過這一閃念。
心中想到,附近有日本人,但是有多少,他不知道,估計不會太少。因為江兩岸正在發生戰鬥,沒準這裡便是日本人的屯兵之處,一旦江岸上的日本兵得手,這裡會有大股兵力衝出,很可能又回給中方軍隊一個措手不及。
吳凡宇一想到這,立時為對面中國人捏了一大把汗,這就更加說明他責任重大,他不能走。為了不讓中國方面不被偷襲,他必須主動暴露這裡的日軍。
如何暴露,只有打一場。
吳凡宇暫時把這裡的日軍想的過強過大,面對懸殊的實力,吳凡宇並沒有害怕,也沒有逃走,因為,他想做點什麼。這便是他不膽怯的原因。
明明知道此處有日軍,還不快跑,難道想被日本人抓到嗎!
這些只有打過才知道,面對差距,這兩種可能都有。
明知如此,但吳凡宇還是沒有退縮,就是想履行中國人的職責,盡一份保家為國的責任,他有義務告知對面的中國軍隊,這裡還有日軍,這裡很危險,你們要注意。
僅此一點,並沒有別的。
他沒想過,要消滅這裡的日本兵,因為實力不允許。
喜歡七十年代那場戰爭請大家收藏:()七十年代那場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