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在車隊最前面的,是日軍的一輛鐵甲車。這輛車四周圍全都被厚厚的鐵板包著,別說是步槍,就是重機槍也打不透,除非是火箭筒,反坦克炮,或者直瞄火炮等。
這些,吳凡宇全都沒有,目前,他身上只有一支三八式步槍和從日本人身上搜刮來的幾十發子彈。
而這些武器裝備在裝甲車面前,如同赤手空拳般,對鐵甲車一點破壞作用也起不到。
但吳凡宇想好了辦法,通俗一點說,這叫豬往前拱,雞往後刨,各有各的招。他敢想,便敢做,也許真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沒多久,吳凡宇簡單地做好了準備。
想要做成這件事,吳凡宇的本體可不會,這全是吳和平的靈魂在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他指導,提振,發揮到了吳和平特戰隊員的應有水平。把後時代的軍人能力,用在此處打擊日本人,自然是綽綽有餘,很多方面,加上了後代人的靈智,說是附加了科技知識也不為過。
吳凡宇做好這些後,把槍架在依託物上,專等著日本人的車隊到來。
現在,他面臨著一個問題,步槍沒有瞄準鏡,只能是用步槍自帶的瞄準具,準星缺口和眼睛三點一線。如此一來,難度相當地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這裡看過去,射擊距離早就超出了有效射程,而且還沒有瞄準具進行調整,更無法計算風速,提前量等等。
再加上山區風向的不特定,特別是從溝下面時不時刮過來的風,百分之百會影響子彈飛行方向。
等等,一切的不可能全都擺在了吳凡宇面前。
而且,最關鍵的問題是吳凡宇必須一槍解決問題,也就是說,當他開槍後,必須讓鐵甲車停下來,不能前行,不能離開那個山角,也不能折下山去,否則,他的意圖全都達不到,起不到阻止車隊前進目的。
這些問題對吳凡宇而言,全都擺在那,而他竟然視而不見,似乎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一支沒有瞄準鏡的步槍,在遠距離射擊中,他的作用發揮能起到狙擊作用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遠遠看過去,盤山公路蛇一樣逶迤而下。
車隊像是一堆依附於其上的蟲子,在蛇身上緩緩而行,從蛇尾逶迤到蛇中部,再繼續朝著蛇頭方向前行。
車隊在忽隱忽現中,再次被一座山頭擋住,看不到其行進實體,轉而,又露出其全身,接著又延緩至下一段,眼看就要到了吳凡宇等待的那個緩坡轉彎處。
不久,車隊行行近。最先露出的,是行進在最前面的開路裝甲車。
裝甲車上駕著一挺口徑50毫米重機槍,槍口依服於兩塊鋼板間,槍手躲在鋼板後面,透過缺口瞄準前方。
這樣設計完全是為了保護人槍安全。只要操作機槍的人腦袋不露出來,前面的敵手很難擊中他,如果這名槍守縮在鋼板之後,什麼樣的武器能穿透呢!除非被火炮擊中,步槍拿他一點辦法沒有。
另一個可能,就是子彈能準確進入缺口,必定能讓機槍手一槍斃命。
而駕駛室的駕駛員更在重點保護之列。
他的視野只是一具很小的視窗,駕駛員只能是依據著這小小的視窗透向外面觀察視線。為了不被外面的火力擊中,視窗面積做的能多小就多小,只要不影響駕駛就行。
除了這兩上部位外,車裡的人員從外面幾乎看不到,子彈也打不到,這便是起名烏龜殼之故。
總之,這是一輛全部被鐵板包裹起來的能夠行走的鐵棺材。
面對這樣一具特殊怪物,對於當時的中國軍隊而言,在戰場上,很難拿出解決它的辦法。
最有效的途徑,就是依靠爆破手,挾著炸藥包,潛身過去把他炸掉。
可想而之,在敵方火力的打擊下,想要靠近他,該有多難。
這樣一具鐵櫃,放在吳凡宇眼中其實什麼都不是,因為他與現在的坦克比起來,簡直就是兒童玩具,可在特定時期,他就相當於高技術立品,領先於中國軍隊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