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宇轉身離開站著的山頭,轉到了一個公路上日本人看不到的角落,隨後,朝著另一座山一路狂奔。
滇湎公路盤山而下,如同一根木棒上反覆捆綁的繩索,圍著這座大山繞來繞去,盤環不止。
因其坡陡,有的地方上下筆直。僅十幾米的距離,本可幾大步跨下。但是,車不是行人,想要下來,便不能顛覆,只能順其道而行。
因此,從上層的公路,下到十幾米外的下層公路上,就要盤繞出很遠,有時長達三公里之數。最終,繞了一個大圈子,才又回到仰頭可及的一個土坎之下,似乎就是剛剛離開的那個點。
繼續往下走,從山頂到山下,也就幾十公里之距,也要盤上盤下地行進個不停。對於下邊的一個目標,看上去很近,卻遲遲到達不了。上下山,沒有個半天時間,很難下得來,這便是滇緬公路的難行之處。
因此,這時行進過來的日軍車隊,又像一條蟲子,一直在滇緬公路上盤繞著。
日軍的著眼點,是怒江上的通惠橋。
橋是壞了,可江還在哪,仍可以渡,只要渡過江,日軍突進中國大西南的目的一樣能達到。
當吳凡宇看到這支車隊時,立即想到日本人想要幹什麼。
再看眼前,不存在中國軍隊的阻擋,而日本人簡直像是身處在他們自己的國家內,什麼都不用怕,什麼也不用管,沿著現成的公路,走的大搖大擺,如在空蕩蕩的街道上轉游,消遙而由自在。
必須阻止。
吳凡宇想到這,什麼也不顧了,離開現場,朝著另一個方向,能阻止日軍車隊前進的地點迅跑。
吳凡宇看中了一個山頭,那個山頭正對著盤山公路,而且,它的視角,正好能看到日軍車隊的頭車,而後面的車隊卻看不到他。
有了這個想法後,吳凡宇便從山上向下狂奔,奔向了他選定的那個地點。
山的陡峭,對車隊行進很難,對人也是如此。因此,吳凡宇下來時,便是連縱帶跳,幾次險些摔下溝去。
吳凡宇顧不了這些,他要與日本人爭時間,比速度,如果日軍車隊下了山路,到了平路時,他便很難阻止住。
他現在只有一人一槍,想要阻止住百人的車隊,根本不可能。
所以他必須要拼命。
吳凡宇一路狂奔後,有的地方直接採取滾坡,管他什麼蒿草荊棘,還是高坎,能滾則滾,能跳就跳。
還有,吳凡宇的肉身還夠他折騰,山民的特性,獵人的特質,為這個強悍的靈魂提前做好了準備。如果是一個奶油小生似的青年,他這麼折騰,真有可能散了架。
十幾分鍾後,吳凡宇先期到達了他要埋伏的地點。
吳凡宇對原地稍稍進行了整治。用刺刀挖出一個簡易工式,搭好了步槍依託物,再把自己簡單進行了下偽裝。
他不這樣做不行,他只一個人,沒有人給他掩護,如果與日本人打起來,過早暴露,那他也就沒有後場,甚至連撤走的可能性都沒有。
吳凡宇的唯一目的就是給日軍車隊設制障礙,阻止住日軍前進勢頭。
從這裡看過去,他與公路隔著一溝,想要在公路上設障礙,最好的辦法是挖溝,堆放石頭,或者埋雷等等,總之,有什麼辦法想什麼辦法,只要能把公路破壞掉就行。
可惜,距離這麼遠,這些他都做不到,即使是他在公路上也做不到,因為,他沒有這些條件,更別說是去埋雷。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麼,他用什麼辦法來阻擋住日軍的車隊呢!
吳凡宇在剛才觀察的的過程中,他已經想好了對策。
辦法就是以日軍裝備來對付日軍,用日軍的頭輛裝甲車做為障礙。
想的不錯,但那是日軍的車,怎麼可能聽吳凡宇擺佈。
然而,吳凡宇自有吳凡宇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