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麼回事,史迪威沒跟上撤退英軍步伐,興許是忙暈了,或者迷了路,身邊只剩了一百多人,徒步走了140多公里,繞了好幾座大山,才擺脫日軍追擊,終於在20天后到了印度邊境,他也安全了。
史迪威不甘心,在一處森林裡,一邊走,一邊對著幾個手下人說:“我們進入了捱打的地獄,他就象地獄那樣丟臉,我們應當找出它的原因,並且打回去。”
兩年後,他的這一願望真的實現了。
杜聿明在幹啥呢!
帶著被打殘的軍5餘部,開始由密支那、片馬方向向國內撤退。他要帶著弟兄們回家,而不是像某些人只顧自己逃命,獨自逃往了印度,此一時刻,誰是英雄,誰是狗熊,不用問,一比便知道。
日軍很快摸清了盟軍態勢,知道已經大潰,那還說什麼呢,追吧!
於是日軍挨著密支那鐵路沿線展開追擊。
幾乎日軍不用怎麼真的去作戰,只是拿著手指頭數日子就行。
5月9日,日軍33師團一部由孜公出發,12日在溫佐附近擊敗約600名遠征軍。這些人是新編38師、新22師的混合部隊,說白了,就是殘部,找不到部隊的散失人員。
14日佔領拿巴,16日抵達莫罕寧,與佔領密支那的日軍56師團一部會師。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17日、18日進入和平,孟拱……
而日軍的另一部在班毛和賓崩地區擊潰正在退卻的新38師、和96師、師200混合部隊約3000人,繳獲裝甲車數十輛,野炮10門,卡車400輛。
總之,日軍分路進擊,不管是那一路都是戰果,對盟軍而言,日軍可謂是摧枯拉朽,因為這時的中國遠征軍已經失去了指揮,到哪都是亂做一團。看過《我的團長,我的團》電視劇之後,便不難理解此時中國遠征軍的狀態。
最為困難的,當屬戴安瀾將軍。他在突破日軍封鎖線時,帶頭衝鋒,不幸中彈,身負重傷。
公路過不去了,他就帶著士兵們翻越野人山,最後在一個名叫茅邦的地方犧牲。師200除了在野人山傷亡的人員外,其他的終於回國。隨後才有了兩年後的報仇機會。
同年,兩黨舉行追悼會,高度讚揚了戴安瀾的英雄氣慨和光榮事蹟。
外侮需人防禦,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熊威。
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士也不違。
還有幾位國家偉人紛紛寫了輓詩,至今鐫刻在安徽蕪湖市赫山公圓戴安瀾的將軍墓前。
日軍佔領全緬甸後,還不算完,一直追到中國雲南怒江以西。
蔣介石真的急了。現在不是遠征的問題,而是如何保住昆明,保住中國大後方,繼續維持中國抗戰局面。
於是,急領派出國民黨軍71、軍54火速趕到雲南西部。並命軍71緊急派兵前往怒江一線,正面阻擊日軍。
此後,國民黨軍多支部隊在拉孟、龍陵一帶對日軍進行反擊。
然而,日軍的第56師團、第18師團乘勢而來,佔領怒江兩岸,依次擊敗了龍陵、拉猛的中國軍隊。
日軍勝了,隨後開始在這一地區進行大掃蕩。
6月10日,怒江右岸全部落入日軍之手。
至此,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初征緬甸以失敗告終。
喜歡七十年代那場戰爭請大家收藏:()七十年代那場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