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從兵力對比上看,英軍也不弱,它是一個裝甲旅,還有若干個步兵,更重要的,在它的兩側和後面,還有眾多友軍,只要打起來,誰也不能眼瞅著,定會出手相助。
如果英軍夠勇敢,來個中心開花,沒準,會使緬甸戰場扭轉局勢,亞歷山大本人,也許會稱為英雄。
亞歷山大沒這樣做,第一時間,向總司令部求援,要求援助。
孫立仁接到的命令是:“日軍第33師團的兩個聯隊將英軍第1師裝甲第7旅包圍在仁安羌背面,同時佔領了仁安羌油田,望速與英軍取得聯絡,以阻滯日軍,解救被困英軍。”
英軍被圍,這事鬧大了。
如果是遠征軍的哪支部隊被圍,恐怕不會這麼興師動眾。大家都想著進行下一個戰役呢!沒人顧得上你,自己想辦法出來吧!定是這樣一個結果。
可現在,被圍的是英軍,結果不一樣,全世界都在盯著呢!因為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重要啊!英國人值錢啊!等等,不然,怎麼會有後面那麼多給師38的讚揚稿呢,都說遠征軍幹了一件大好事。
孫立人接到命令後,果斷採取措施。
不愧為名校畢業,戰法就是與常人不同。
他沒有直接攻打日軍,也沒要求英軍在裡面進行,來一個裡應外合,而是充分利用黑夜掩護,親自帶著部隊悄悄渡河,在日軍不知不覺中,一舉渡過濱河,直接衝到了日軍前面,擋在了仁安羌北側,對日軍進行反包圍。
副師長齊學啟,則率領唯一的裝甲第113團。說是裝甲團,並沒有坦克、裝甲車,最不錯的就是汽車。這個團利用汽車的機動性,迅速地衝擊到濱河北岸,佔領有利地勢,阻擊日軍援軍。
隨後,師38突然向平安羌日軍發起攻擊,經過兩晝夜激戰,日軍兩個聯隊死了1000多人後,不得不撤走,於是,仁安羌之圍被解。
戰況:解救英軍7000人,之後安全轉移。
從史書上看,在這一解救行動中,英軍好像什麼都沒做,它就是一個弱者,一個普通老百姓一樣的人質,就那麼等著外面的人衝進來把他救出去。英軍手裡拿的是什麼,是燒火棍,還是泥捏的裝甲車。
另外,被救的還有美國傳教仕、記者和被俘的英軍500人,並奪回輜重車100餘輛,馱馬1000餘匹。
平安羌解圍行動還歪打正著,可能是起到了敲山震虎作用。
在濱河南岸,還有一支英軍的師17也被日軍圍了。
興許是日軍看到前來解圍的這支部隊不好惹,擔心會受到平安羌一樣的待遇,萬一中國遠征軍打完平安羌,再來這裡怎麼辦,於是主動撤退,致使被圍的這支英軍也脫險了。
平安羌之圍被解,立時轟動了英倫三島,因為,被圍的一律是英國人,那裡邊有他們的親人,如果被日本人抓了或打死,這損失也太大了。所以,他們十分感謝中國遠征軍。
首先是各大報紙紛紛進行宣傳,其中一條說,平安羌行動,是“暴雨前暫是沉寂中的一道清流。”
可見當時的人們對緬甸戰場的悲觀之狀。
英國政府也坐不住了,還敢小覷中國人嗎!即使心裡不平,也得做點行動出來,因為,這是他們的救命恩人啊!隨後,英國政府向孫立人、齊學啟還有一批將士頒發了勳章。各大報紙在頭條上,都盛讚孫立人是虎將。
同時,整個世界也轟動了,美、英、蘇、印各國報紙上高度評價仁安羌解圍戰勝利的重大意義,認為這是盟軍在緬甸作戰的首次捷音。
一位加拿大人士說的更直白,“日軍素能戰,可見中國軍隊之戰績尤其值得欽佩,我國人能與此英勇之盟友共為人類自由而戰,實為光榮之舉。”
平安羌之戰,讓西方們終於認識到中國軍遠征軍的價值所在....
此乃,誰敢橫刀立馬,唯我中華子弟。
喜歡七十年代那場戰爭請大家收藏:()七十年代那場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