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這一天,對鄂克春陣地上的中國遠征軍士兵來說,是生死攸關的一天,活下來便能見到明天早晨的太陽,犧牲了,連晚上的月亮都看不到。而這一天,也是鄂克春命運發生轉變的關鍵一天。
清晨,霧靄還沒散盡,疲乏之極的空氣中傳來兩個年輕人的對話聲。
“哥,如果我死了,請你去我老家一趟,把這些錢交給我媽。”
不多的軍晌,是在開戰前長官發下來的,為的是提高士氣。
吃糧當兵在當時來講,也是窮人家的孩子謀生的一條出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些年輕人拿到錢後捨不得用,想著辦法往家裡寄。在那戰火火紛飛的年代,“家書抵萬金”,捎兩個錢回去,何其難也。
為了家裡人,他們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都不會丟下這個念想。
有的人做到了,可有的人,連個口信都捎不回去。無怪乎,這個年輕士兵此時有了這個想法。
“兄弟,別擔心,你死不了。”顯然這是一個老兵說的話。
“哥,這是我來時,我媽給我納的鞋墊,你我各一付。”
從這句話裡可以看出,這名士兵參軍時間不長,且是個忠厚之人。
緊接著,一陣窸窣聲音在戰壕內響起。
這是家住兩地的青年,在入伍前本不相識,是幾天的戰鬥,讓兩人結成了生死兄弟,知道生死難料,便以生死相托。
話未說完,天空上出現一道火線。隨後越來越多,從幾個方向,一起朝著前哨陣地飛奔而來。
被稱作哥的那人急喊:“兄弟,快趴下,敵人炮擊開始了。”
這時,陣地上有軍官喊:“隱蔽,隱蔽。”
“轟轟”
被稱做前哨陣地上頓時硝煙四起,炸聲連連,一處處土地被掀翻。
塵土裹挾著血肉在昏暗的空間中四處橫飛,只有痛苦的喊叫,不自覺地出聲,但沒有四處奔逃的人影,也沒有妥協的出降。
士兵們儘量把身體放低,頭扎向地面,在沒有可藉助掩護身體的物體情況下,他們只能如此,聽天由命,只要炸彈沒有直接落在頭上,便是安全的。
他們一個個靜靜地蜷窩在壕溝內,任內鋼鐵在周身穿越、撕裂空氣,掀翻塵土的同時,也扯開了一具具年輕的屍體。
這是日軍在進行發起進攻前的20分鐘的炮火準備。
在這20分鐘內,日軍地面上的105重炮,海面上軍艦的巨型艦炮,還有從飛機上投下的炸彈,一齊朝著不足千平方米的陣地上傾洩,炮彈、炸彈加在一起,下餃子一樣滾滾落下,剛一接觸地面,瞬間便在地表層掀起了驚濤駭浪。
轉眼間,修好的工事不復存在,連同趴在壕溝裡的許多人影也消失掉。一條條鮮活的生命,眨眼間,空氣一般被吹走,很多人,連一個名子都沒留下,便屍體全無。
陣地上的泥土更是不堪一擊,不是鋼筋水泥混成的堡壘,哪裡經的起這般折騰。所以,短短時間內,這些地表層,反覆地被一遍遍掀翻。
炮火漸漸稀疏後,空氣中終於有了絲絲亮光,能看的見遠處出現的黑壓壓人影。
弟弟的聲音再次響起,“哥,哥,你醒醒,你醒醒。”
那個被稱作哥計程車兵,在炮火來襲一瞬間,用自己的身體壓到了兄弟身體上,用肉身抵擋著火藥爆炸和鋼鐵的切割。
兄弟的生命保住了,可他卻化作了泥土,肉身全無,所剩無幾,僅僅是這樣一個肉身,硬生生抗住了日軍的炮火,保全住了身下的另一條生命。
這個被叫做弟弟的哭聲傳出不久,陣地上的軍官再次大聲喊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