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老劉懂的不多,但報仇信念依然沒忘。所以,他看到這個日本兵之後,提著菜刀,不顧一切地便奔了過來。
此時的日本兵手裡依然抓著一把三八步槍。
到現在,他還沒有投降的想法。如果是投降給正規軍,興許還有可能,可在他眼前,就是幾個老百姓,讓他投降,這怎麼可能。而此時,他不但不想投降,還想反敗為勝,還想跑,說是逃出生天也行。
既然有著這樣的想法,他怎麼會扔槍呢!又怎麼會看的上老劉手裡的菜刀呢!
菜刀上滿是砍後日本兵身上的血和碎肉,隨著老劉的向前步閥,這些血還在向下滴著。
這個日本兵眼睜睜地看著老劉把那個日本兵剁爛,而他又不能上前搶救。他是不敢,因為身邊還有人圍著他。他也知道那日本兵是怎麼死的,他看見了,是吳凡宇投搶給刺死的,並非老劉砍死的。因此,在眾人中,這個日本兵唯一忌憚的不是別人,而是這個不起眼的少年。
現在,吳凡宇手裡沒了槍後,又變成了赤手空拳。如果老劉不過來,這個日本兵可能便向吳凡宇下手了。
死了的日本兵是跟他從日本一起漂洋過海來的中國,又在一起參加了很多戰爭,對他們兩人而言,也算是生死之交。同伴被人殺死了,哪有不報仇之理。
最關鍵的,是他看中了吳凡宇手裡沒槍,而有槍那幾個村民,從拿槍的姿勢看,明顯不是用槍的人。由此斷定,現場最危險的敵人便是吳凡宇。只要拿下吳凡宇,一切危險將會隨風而去。
半天功夫,這個日本兵沒幹別的,光是分析眼前形勢。等他一切弄明白了,就等著實施時,沒想到老劉又過來鬧事,砍完了那個日本兵不算,還打算連他一塊捎帶上。
這日本兵當然不幹了,他怕吳凡宇,是因為從吳凡宇的投槍過程中,看出了他的與眾不同。你老劉就是一個山野村夫,有什麼可怕的,拿刀砍人,也無非是撿漏而矣。
轉眼間,日本兵先要解決的地對像變了,不是吳凡宇而是衝過來的老劉。
日本兵大吼著,“你的,死了死了的。”
他跟老劉一樣,目睹了同伴的死,也是仇恨滿腔,僅從這喊聲中就能感覺的出,他是恨上加恨,這要是給死了的同伴報仇。所以,伸過來的刺刀也加了很多勁,那便是一拼到底,讓對手一命嗚呼,只有快點解決掉老劉,他才有可有解決舊眼前那個少年,才可以儘早地脫困,逃出這可怕的村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日本兵的確想的不錯,但事與願違。
眼看著日本兵衝向了老劉,刺刀尖瞄準了老劉。
這下吳凡宇不能耽擱了,想要抓俘虜的想法頓時煙消雲散,先阻止住日本人再說,想要活著,那就得看他命大不大。
原來他還有這個想法。
吳凡宇沒敢多想,一個箭步躥過去,跳起來。
我們都知道,二戰時期的日本人個子很矮。但是,為什麼這麼矮的日本人卻能連勝英軍,還能侵佔了大半個中國呢!關鍵一點,還是狠,便是那種不怕死的,為大日本天皇的獻身精神。參戰的日本兵算是狠人。人一旦拼了命,那他的戰鬥力可就提高了許多,怕死的人會被嚇跑。
但是在後來,日本人的這點貓膩被人家看了出來,再使就不靈了,無論是蘇軍、美軍,還是中國抗日軍隊比他們一點不差,你不怕死,我也不怕死。如此以來,日本人的這點特長不佔了優勢。隨後,矮的特點也跟著吃了不少虧。
畢竟是身大力不虧的原因,同等條件下,個子大的力量總要比個子小的佔些優勢。
說了這些,正是因為眼前這日本兵個子矮的原因,無論是速度,還是行進距離,便稍稍慢於吳凡宇。
別看吳凡宇是少年,還沒完全成熟,但他的身高也比這日本人個子高。
既然當時的日本兵被稱作東洋倭寇,這也不是白給的,總的有點原因吧!
因此,吳凡宇這一跳,一縱,轉眼間,甚至比這還快,立即到了日兵身後。就在日本兵把刺刀捅向老劉時,吳凡宇的拳頭已經凌空而下。
吳凡定的手掌都那般厲害,拳頭自然也不會弱。
喜歡七十年代那場戰爭請大家收藏:()七十年代那場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