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日本兵一邊往前走,一邊大聲嚷嚷著,“喂,你的出來。”
他們是說給吳凡宇聽的。
日本兵雖然有懷疑,但那也只是猜測。在沒有看到同伴是死是活之前,一切都是假設。只有讓吳凡宇自己走出來,就全都能看明白。
當然,如果同伴死了,肯定會倒地,他們也不用過去,立馬開槍擊斃吳凡宇,可以減少危險性。
吳凡宇傻啊!放著眼前的擋箭牌不用,自己出去頂子彈?當然不會,所以他絕不會出來。
不僅不出來,還裝模作樣地喊,“太君,快過來幫忙。”
日本人不傻,吳凡宇不傻,三個人心裡都知道是怎麼會事。吳凡宇這樣喊,分明是擾亂視聽。
兩個日本兵無奈之下,只好從兩側繼續輾壓。
知道從前面啥也看不到,那就繞著走,從旁邊總能看出個大概吧!只要發現不對勁,立即開槍。
此時,這兩個日本兵距離吳凡宇也不過兩三米的距離。在這個距離上,不用開槍,用刺刀挑,同樣能至吳凡宇於死地。
這便是兩個日本兵輕視吳凡宇問題。往往自視輕高都會出大錯。因為他不知道對手的實力。
吳凡宇怎麼會讓你拿刺刀捅呢!他又不是稻草人,也不是靶子,是一名能打仗的軍人。
由於日兵是繞著過來的,而且還兩下夾擊,無論吳凡宇怎麼裝,這兩人就是不上擋,也不太接近,只是足夠刺刀一捅到底就行。發現情形不對,朝著吳凡宇來一個大跨步,嘴裡喊著,“殺”,十有八九吳凡宇都沒有逃脫的可能。
為什麼他們還不下手,因為還沒看到同伴是不是真的死了。
吳凡宇嘴上還在裝,眼睛卻掃著兩邊。這時他發現,走在右邊的那個日本兵手裡的刺刀稍稍地高一點。
高這一點就夠了。
吳凡宇找到了下手時機。
突然間,吳凡宇兩手用力,將兩個日本兵屍體迅速地向兩邊一分。
做到這點並不難,健身房就有這樣的裝置,力的反作用要比兩個屍體大的多,所以,吳凡宇分開他們並不難,只是能拋多遠才是關鍵。
像電視裡演的,手撕鬼子,他可做不到,但那也不可能。刀劈鬼子從頭劈到腳,這也不可能,只能是神話,除非有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還得有快馬的賓士產生出的慣性,從而增加出猛力,否則,那也是不可能。
現在,兩個日本兵離吳凡宇很近,他用不著把屍體拋的過遠,能擋住視線就行,或都猛地推開也行。
吳凡宇推的很完美,推的目的是為了擋住刺刀和槍口,給他騰出點時間。
這一推,恰到好處,兩個屍體基本上都落到了那兩個日本兵的身前。
兩個日本兵目前還不知道同伴已經死了,因此,伸出去的刺刀根本不敢對著自己人,槍口也不行,萬一走火怎麼辦。
如果是被自己人害死了,那是要擔責任的。
於是,兩個日本兵分別上前去扶。扶之前還得有一個動作,那就是把槍放下,一手持槍,一手扶屍體。
就在這時,吳凡宇突然發動。
只見他一個飛躍步,迅疾來到右邊這個日本兵身邊,同樣用了手掌砍脖子動作。一掌下去,砍個正著,當場那個日本兵便萎頓於地。
如果說,等他解決掉這個日本兵,再去幹掉另外一個的話,時間基本來不及。
那個日本兵發現情形不對,肯定會開槍。只要槍一響,接下來的情形很難說。所以,吳凡宇不可能給他開槍時間。
在動手之前,吳凡宇早就想好了,也計算好了相應步驟。
這時,吳凡宇一把抓住日本兵手裡的槍,右手在刺刀把上一按。咔嚓一聲,一尺多長的三稜刺刀被他從槍上摘了下來。
摘下來還不算完,用手向上一掂,刀尖向前,手一用力,這把刺刀便朝著左側的日本兵飛了過去。
左側的日本兵已經有了反應。在他還沒有接住同伴時,屍體便倒在地上,剛好能看出人已經死了。所以他感覺到情形不妙,瞬間把槍平端起來,做好了射擊架式。
喜歡七十年代那場戰爭請大家收藏:()七十年代那場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