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人畜能夠通行,自然也會想到,這裡有沒有村莊,有沒有人家呢!
有,人的生命力極其旺盛,即使我們認為在某些鳥不拉屎的地方,那裡楞是有人住。山上沒水,又少耕地,但也有人住,而且一住就是幾輩子。他們在這裡生兒育女,進行人類繁殖,不管條件多麼艱苦,他們都不走,就惦記著那句話,“故土難離。”哪怕是沒有大面積的土地可以種植莊稼,那他們就搬走石頭,在下面找出溼溼的土層,種上玉米、青棵、豆類等各種植物,算是全年的口糧,然後就依靠著餓不死的精神,一年年地在這裡生活著。
而此時,我們竟然看到了這樣一個場景。
託哈老爹正帶著孫子在一座山坡上種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遠處看,這裡是光突突的山,除了大的岩石和小的碎石外,找到一片沒有石渣的土都難,而就在這些黃白相襯的山坡上,竟然出現一些星星點的的草類,所以,有草的地方為什麼不能種糧食呢!
託哈老爹帶著孫子小嘎就在這些有綠色的地方種著莊稼。他們來到這塊地上找尋著去年種過的土坑,然後把玉米粒點進去,再把土埋上,而後由小嘎跑到旁邊一隻鐵桶裡舀上一塑膠舀子的水再慢慢回來澆到種子坑裡,再掩上土,用腳輕輕踏一踏,這便完成了一處種地的工作。
就這樣,兩個人忙了近兩個小時,才把山坡上的坑種滿。託哈老爹累了,坐在地上,讓小嘎去數一數今天他們倆共種了多少個坑。
小嘎在山坡上細心地,一個個數著,數完了,認為百分之百正確,而且是確信無疑地回來告訴託哈老爹,
“爺爺,一共是三十五顆。”
老漢想了想,說,“不對,去年還是三十六顆,怎麼今年剩下三十五顆呢!是你數錯了。”
小嘎心裡想著,爺爺說的沒錯,去年是三十六個坑,今年怎麼少了一個坑呢!地是不會跑的,肯定是我數錯了,再數一遍,然後他又來到山坡上,從上自下地又數了一遍,感覺著不會再錯,的確是三十五顆。
小嘎悶悶不樂地來到託哈身邊告訴他,“爺爺,沒錯,還是三十五個坑。”
“這就怪了,地還會跑了,是三十六個,沒錯啊!”託哈老爹心情很沉重,要知道少一個坑便少了收成,他還在琢磨,那個坑跑哪去了呢!”
“對啊,跑哪去了呢!”小嘎的思路跟著爺爺走,也把目光轉到山坡上,從上到下又尋視一遍,然後定在老漢身上。
託哈站起身,說,“走,回家問問你爹去。”
老漢一起身,露出身下剛剛坐著的的一塊平石。
小嘎走過去,把平石挪開,然後哈哈笑著說,“爺爺,這個坑就在你屁股下。”
老漢轉身看向地面,直的是一個坑,去年割過的茬還在上面。老漢笑了,。
小嘎笑著說,“爺,你真厲害, 屁股底下坐了一塊地。
爺孫倆正笑著,看到遠處山脊上出現幾個人影。
託哈問小嘎,“那邊是不是有人?”
小嘎看過去,也發現了人影,“沒錯,是有人,好像朝我們家去了。”
託哈說,“快走,今天你爹上山了。家裡沒人。”
隨後,爺孫倆拿起簡單的幾個工具,匆忙朝那個山上走去。
在半山腰上的一個陽坡彎,搭著幾間簡易毛草房,房前空地上種著些蔬菜,園子被一堆亂石圍著,如果不是互相聯在一起的話,肯定認為這是亂石崗。在石頭牆旁邊,用些木頭圍成了一個羊圈,裡面圈著二三十隻羊,恐怕它是這一家子唯一值錢的東西了。
一名中年婦人,用格子圍巾包了頭,身上的衣服也是痕跡斑班,正坐在院內的一個木頭釘的凳子上給一隻羊擠奶。羊聽話地任由女主人擺佈,桶內已是半桶。從女主人的臉上看,洋溢著滿足的表情,看來今天大有收穫。
這時,靜靜的山彎上傳來人的說話聲。
對這個聲音,女主人太熟悉不過了,因為他與發出這個聲音的男人生活了幾十年,如何還能聽不出他的聲音。然而,在這聲音中,女主人又聽到了從沒聽過的語言,嘰哩哇啦地,不知道是人還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