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問題”齊小盟小聲說。
何志超已經走出門口,吳和平趕緊從後面追。等他們兩人出了飯堂,這裡已經沒了劉永剛的影子,不知他是跑著走的,還是閃到了房後。
不管怎麼說,人不見了,還得要抓緊找。畢竟在氣頭之下,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真要是出了問題,那可不是什麼小事。
李新沒讓柳志去,作為班長的他怎麼能安心吃的下。他明白,連長不讓他去的原因是讓他冷靜一下,免得與劉永剛見面後再發生爭吵。
但他才是這個班的班長,自己的戰士出了問題,首當其衝都是他的責任。他自認為必須去找回劉永剛。所以,在何志起與吳和平出了飯堂之後,他也隨之而來。
不要認為這麼點小事就要興師動眾。在部隊中,特別是新兵時期,思想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觀察戰士吃飯,有沒有思想問題,有沒有工作情緒等等,都能從吃飯的些微表現中反映出來。
今天這一出,在這個團,或者是在軍隊中都是少之有少的問題。
一個新兵敢在飯桌前耍態度,不能不說是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從此便能引發出工作不到位,思想壓力大等等一些傾向。
何志超與吳和平兩人出了飯堂後,朝四周看了半天都沒找到劉永剛的影子。何志超有些著急,對吳和平說,“小吳,我去連隊,你去後面,分頭去找。”
“是”吳和平答應一聲,便與何志超分開,兩人一前一後四下裡找人。
飯堂通常都在營房的後半部分。前面是操場,中間是營區,再往後面便是飯堂。再往後便是後勤的各種保障建設專案等等設施。
何志超有些擔心,因營房的後面雜亂的很,圍牆不是很高,一個軍事素質好的戰士跳過它也不是什麼問題,何況那裡還有汴門。如果劉永剛一氣之下跑出去,在沒有請假的情況下,那就是私自外出,會被關禁閉的。
別管什麼原因,或者是在一氣之下逃離開營區,那就接近當逃兵的可能了。
逃兵可不是件光彩的事,只要攤上,一輩子都有可能抬不起頭。少年不知輕重,可能不算什麼,等到年紀大了,回首往事時,不能不說是件撼事。等有了子孫後,再跟他們講這段歷史時,如何能說的出呢!
吳和平順著飯堂區的營房便朝後院跑。
後院,屬於營區的後半部分,那裡有菜地,有小山,還有水塘,還有一部分倉庫。
這樣算下來,這個營區真是不小。如果是在內地,萬萬不可能有這麼大,但這裡是邊塞,想要多大就有多大,只要你有那個能力,有那個經濟條件。
其實也沒什麼,如果想要大,只要擴大圍牆就可以了,圈在裡面,便是你的範圍。還有的單位,不圈圍牆,在後院開個小門,出來便是一大片空地。在空地上建設什麼都可以,養豬、種菜、開魚塘等等。
吳和平來到後院,四處沒找到劉永剛,大聲喊也沒人回應。當兵的人就是執著,凡事總要有個實實在在的結果。
按說,他沒在這裡找到劉永剛,完全可以說明這個人不在這。既然不在這,就到別處去找。
在吳和平喊了半天之後,確定沒人,便準備往回走。這時,他看見了院牆下的那道小門。
平時,小門是關著的,可這時卻開了,是在山風的鼓動之下開啟的還是有人開的,不得而之。
吳和平也是出於好奇之心,便走到小門口,向外看。附近沒有人影,靜悄悄的。
本來是在中午飯的時間,飯後還要小睡一會,誰沒事來這幹嘛。沒看到人之後,吳和平就想返回。這時,他也想到了,既然沒人來,門為什麼會開呢!不是裡面的人開啟,外面是萬萬不能開的。再說,附近沒有村民,誰還開門呢!這麼一想,便聯想到了劉永剛。於是,吳和平抬腿走出來。
這時,他才看到遠處有一個人影,在向前跑。
吳和平想,這會是誰?
他是出來找人的,人沒有找到,自然會把跑著的人與要找的人聯絡在一起。
本來,他來到新兵連的時間就不長,劉永剛與自己又不在一個班,自然不是很熟。因此,猛然間他還真沒看出這個人是誰。
於是,吳和平大聲喊:“劉永剛,劉永剛。”
沒想到,他不喊還罷了,這一喊,那人不但沒有停下,跑的更快。
吳和平就納悶了,那人不可能聽不到喊聲。按照常理,即使喊的不是自己,總也會停下來,回頭看一下,是否與自己有關。可這人,不但不停,跑的更快,說明這裡一定會有問題。
吳和平就想,如果是劉永剛,他這樣跑,更說明他想要幹什麼?所以,吳和平必須把他追回來。因為,此時的劉永剛只能有兩個理由!一個是逃走,一個是要尋短見。
“不行,我得把他追回來。”吳和平是這麼想著,撒開腿便向前追趕。
然而,吳和平忽視了一個問題,萬一那人不是劉永剛,是別人,又會是個什麼情況呢!
雖說現在是和平時代,可在邊境地區,又是在營區附近,誰又能保證沒有其他的情況發生。
吳和平就這樣追了過去,直到近前,他才看清這人不是劉永剛。然而,當他看到這人手裡拿著的東西是,卻是大吃一驚。大聲質問,
“你,什麼人?”
喜歡七十年代那場戰爭請大家收藏:()七十年代那場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