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被放掉的黎氏家族,又在國內經常造反,費掉明軍很大財力。
朱瞻基對大臣們說,“太宗朱棣起初擒得黎賊,平定了交趾,即想擁立陳氏的後世子孫。今天想要繼承先帝的遺志,使中國百姓皆安定無事,你們再為朕考慮一下此事。”
大臣們議論紛紛,有的主張緊持安南不立國,有的則主張放棄,讓其立國。
最後,朱瞻其聽取了楊榮和楊士奇的主張,允許安南重新立國。
安南立國後,不斷向南侵略,疆土不斷擴大,佔有了占城國全部和真臘國的一半,瀕臨暹羅灣。到了1802年清嘉慶七年,改國號為越南,清『政府』對其也稱為越南,但在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民間仍沿稱其安南。
為了趕書,越南這段歷史就講到此,其中省略了許多場戰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歷史說到此為止,下面繼續我們的越南之戰。
大霧籠罩了江面,從山頂看下去,有如剛剛揭開的蒸氣鍋,濁氣已經佈滿了兩山夾著的這道山谷。
“隊長,前面是江水,下面又是山崖,下不去。”陶川帶著一名戰士來到吳江龍跟前。
吳江龍舉起望遠鏡向對岸眺望。
對岸就是越境,山地全被霧氣所覆蓋。望遠鏡中的兩個鏡筒中除了白霧還是白霧,連對面的山林都看不見。
吳江龍緊鎖眉頭。霧氣是給他們過境創造了條件。可現在,他們身處險境,如果看不清眼前道路,稍不留神便有滾落江中的可能。
吳江龍放下望遠鏡,對身邊的李森說,“教導員,這裡雖然險些,可對於我們來說,卻是過江的最佳地點。”
李森在吳江龍觀察對岸的同時,他也在用望遠鏡朝江面上察看。這時聽吳江龍對他說話,放下望遠鏡說,“地點是險了點,不過,相比較起敵人而言,還是比較安全。我同意。”
見教導員沒異議,吳江龍轉向陶川,“陶川,你帶人抵近江面偵察,找找有沒有能放排子的地方。”
“是“陶川答應一聲。
只是轉身的功夫,陶川和那名戰士就不見了。
吳江龍和李森兩人站在山頂之上的叢林之中,商討對策。
吳江龍說,“教導員,你在這,我去看看排子做的怎麼樣了?”
李森說,“還是你在這指揮,我去看看。”
李森退下山頂,在叢林中穿行一陣之後,來到一個寬闊的場地。場地上,已經擺滿了砍伐下來的竹子和木頭。李威正帶著一分隊的戰士們捆紮竹筏。見李森過來,幾個戰士主動打招呼。
李森擺擺手,戰士們繼續幹活。
山前山後,只有一山的距離,卻有如兩種天地。這裡雖然也有霧,卻沒有山前的厚實,只要低於三米的高度,就能什麼都看的見,否則,戰士們也就無法幹活了。
李森直接來到李威跟前,“李威,扎幾個了。”
李威放下手裡的活,抬頭見是李森,於是說,“有四五個了。”
“慢,還得加速。”李森說。
“是”李威說了聲,轉向戰士們,“同志們,抓緊時間,爭取在霧散前紮成第十個。”
為麼要這麼多,一百來人,有五六個不就成了嗎?
不成。這是吳江龍和李森商量之後做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