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淩非常喜歡這時候北京的春天, 幾乎天天都是晴天, 還有北京的四合院,院子非常大,裡面擺放著養荷花的大缸, 種著石榴、芭蕉,牆角下還栽著葡萄樹,葡萄樹下放著石桌石椅。這一切都非常符合她心中對住宅的期盼,所以到達北京以後, 她就花一千塊大洋購得了這樣一個四合院。
跟著她來的兩戶人家住在前面的院子裡,沈淩一個人住在後面的三間上房,走廊外的院子裡不僅種著芭蕉、葡萄樹, 還有一架紫藤花,紫藤花對過是一座太湖石搭就的小假山,假山周圍堆放著好多盆花,有牡丹、芍藥、玫瑰、石榴、夾竹桃等。
這個時候正是春季, 院子裡的花卉正在爭相吐蕊, 沈淩從上房裡出來,就聞到一股混合的花香。
她看著像絨球一樣一串串垂下來的紫藤花, 不由覺得這倒是一幅現成的圖案,如果繡在旗袍上,一定很好看。她正在對著紫藤花發呆, 就見其中一個繡孃的孩子叫阿生的,從前面的院子裡跑過來,對著沈淩說道, “小姐,我媽讓我來問您要一些銀線。”
沈淩買下四合院的同時,也相中了一處店鋪。她這次並沒有選擇租鋪子,而是花高價將鋪子買了下來,省得將來還要跟房主打交道。
鋪子買下來以後,還得按照英式風格再裝修一遍,趁著這段空檔,她就讓兩個繡娘在家裡抓緊時間做一批旗袍和西式洋裝出來。
北京這邊的風氣到底要比她所待的城市要好一些,大街上穿洋裝的人不在少數,這一回沈淩覺得自己可以大展手腳了。空間裡還存放著不少她當初購得的各種名牌服裝,稍微修改一下借鑒一下,就是非常不錯的款式。
沈淩回房開箱子拿了銀線交給阿生,換了身衣裳就出門坐洋車去綢緞鋪採買布料和定做紐扣。
距離沈淩住處最近的一家綢緞鋪裡,裡面生意正好,約有十來個夥計在那裡招呼主顧。
沈淩進得店來,那些夥計見她是個生面孔,不由朝她打量了一打量,見她穿著新式的洋裝,打扮得很闊氣,似是有錢人家的小姐,就有一個夥計上前問她要什麼布料。
沈淩便說自己要做春裝,讓夥計給她介紹一些合適的布料。
夥計問道:“是要洋料子還是要中國料子?”
沈淩道:“兩樣都要一些。”
夥計就搬過來兩匹洋料子,一匹是天鵝絨,一匹是駝絨。沈淩來京之前還未見過這樣的洋料子,正在細看,就聽外面腳步聲響,有人走了進來。那人似是這鋪子裡的熟客,幾個夥計忙忙上去簇擁著來人上了二樓。
沈淩抬頭看時,只看見一個穿著細絲駝絨洋裝的女子背影,便問身邊的夥計,“剛剛來的那人是誰?”
夥計輕聲道:“那是總領事家的小姐,人稱何三小姐,是我們這的熟客。”
沈淩道:“我看她身上穿的洋裝料子不錯,應該也是在這買的吧!”
夥計道:“可不是。這位何三小姐出手闊綽,每年光是買衣料的錢就有幾千塊之多。”
沈淩接下來又挑了幾色料子,總共包起來,仍舊坐了洋車回到四合院。
今天那位何三小姐身上穿的洋裝,沈淩雖只看到了個背影,但也受到了啟發,當下自己設計了一個款式,就用那駝絨做了兩身洋裝,將來好擺到店裡。
過後幾天,沈淩天天上街到鞋店、綢緞鋪、百貨公司閑逛,如果遇見時新的繡鞋和洋裝旗袍,她就將樣式默默記在心裡,回去以後便照著那個樣式稍微修改一下做出樣品來。
有天她逛鞋店的時候,看到了一雙價值兩百多塊大元的繡花鞋,上面繡著栩栩如生的蝴蝶,各點綴著兩顆指頭大小的珠子。
沈淩記得這樣的珠子,空間裡還有不少,回去就翻檢出來,比照著那個樣式,稍微改動了一下,做了七八雙不同尺寸的繡花鞋。
這樣準備了兩個多月,沈淩的雲裳閣終於開張了。
店鋪的面積和之前的鋪子差不多大小,具體佈置仍舊照搬原來的格局,唯一有所改動的是沈淩這次終於將面向街道的那一面牆全換成了玻璃櫥窗,仿照後世的樣子在櫥窗裡擺放了不少衣裳的樣品。
開張的第一個月,鋪子裡的生意並不算太好。這不比從前,沈淩在開第一家店鋪時,因為有許多老顧客捧場,所以店裡的生意很快就好了起來。
這次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開店,生意自然要比原來差上一些。只有等到雲裳閣在北京打出名氣,店裡的生意才會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