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康滿周歲的時候, 沈淩只請了一些親戚過來參加周歲宴。
沈淩留意到來參加宴會的劉氏有些心不在焉, 臉上雖有淡淡的笑容但是看上去卻很勉強,她便偷偷問了一下世子夫人。
世子夫人道:“其實也怨不得她。她託自己的孃家給三弟謀了一份差事,但是三弟卻看不上。”她看周圍都是兩人的心腹, 低聲道,“光這樣倒也罷了,私下裡,三弟尋摸上了她的心腹丫鬟, 若不是那丫鬟害喜被人看出不對來,只怕她還被蒙在鼓裡呢!”
沈淩一聽,無端就想起了原來的沈氏, 沈氏還比劉氏要好一些,起碼有兒子傍身。而劉氏進門幾年,一連生了兩個女兒,已經不得丈夫和婆婆的喜愛, 如今妾侍有孕, 若生的是個兒子,只怕就是庶長子了。
看著劉氏強顏歡笑的樣子, 沈淩看著不禁有些可憐,只是涉及到自己的孃家兄弟,她也不好開口多說什麼。
只是以後在給玉如說親的時候, 沈淩特別用心,最好的人選當然是那種書香世家,規矩雖然嚴一些, 但這樣環境下長成的子弟多數都能成才,而且房裡的丫鬟都比較少。
這些年,因為她將庶子庶女養的很好,已經有了賢惠的名聲。加上國公府雖沒有權勢,但是她開的那兩個鋪子日進鬥金,連帶府裡也寬裕不少。所以她一露出要給女兒相看的意思,好些人家就託親戚來探她的口風。
沈淩挑來挑去,最終選定了魯翰林家的小兒子。玉如雖是府裡的嫡長女,但是性子卻比較溫和,不適合做人家的長媳。而且魯翰林家的小兒子雖然不是長子,繼承不了多少家業,但是勝在人比較出息,還不到十四歲,身上就已經有了秀才的功名。
而和他差不多年紀的佩致,如今才考了個童生回來。
玉如的婚事定下去以後,沈淩就開始給她準備嫁妝。因為玉如下面還有三個庶女,沈淩索性一塊準備。
那些綢緞玉器珠寶倒是可以放在後頭,但是傢俱田産鋪子,就得早早預備下。
沈淩這幾年差不多攢了三萬兩的私房銀子,一心要給女兒多購置一些田産和鋪子,為此看了兩三個月,也沒有定下來。
許是聽到風聲,劉氏主動上門給她介紹了一戶要變賣田産和鋪子的人家,賣主是劉氏父親那邊的故交,原是都察院的禦史,因為上書參了皇貴妃的兄弟一本,被貶為了平民。
他知道得罪了皇貴妃,京城是不能再待下去了,所以急著變賣家産回老家避避風頭。
沈淩聽到這個訊息,才知聖上偏寵皇貴妃到了何種地步。她自己雖然做過皇貴妃,但是卻不是因為隆興帝有多喜愛她,而是她誕下了兩個皇子。她做皇貴妃期間,照樣對皇後比較恭敬,而隆興帝最多賜了她孃家一個爵位,像現在聖上這樣對皇貴妃的偏寵,反正她是絲毫沒有享受到。
不過她到底是做過皇貴妃的人,深知一個受寵的皇貴妃的權勢到底有多大,正是意識到這一點,她不禁有些猶豫,自己若是買了這位禦史的田産和鋪子,不會被打上□□的烙印吧!
但是很快她又搖了搖頭,應該不會吧!自己只是一個婦道人家,國公府又毫無權勢,想必應該不會有人將國公府和□□聯系起來。最後當她發現禦史家的田産和鋪子都比較合自己心意,價格又比較低時,她索性一咬牙,買就買吧!
就是自己不買,只看國公府與郡王府的關系,旁人也知道自家與□□是親戚,橫豎也是這樣了,不差這一件事。
想通這些,沈淩索性將禦史家那座要出售的宅子也一併買了過來,將來修葺好可以暫時租出去收些租子。
除去禦史家的田産鋪子,沈淩後來又看了幾家,另外在京郊買了數百畝田地,至於鋪子,有禦史家的兩間鋪子也就夠了。玉馨和玉容還小,可以慢慢再購置。
就算這樣,沈淩的私房銀子也少了大半,錢掙得時候來得慢,花的時候可就快多了。
禦史家的那處田産還附帶一個莊子,沈淩有空的時候就帶幾個孩子過去到那邊避暑。因為佩致和佩文還要跟著先生讀書學武,所以就沒有跟去。
跟隨沈淩去的是家裡的幾個女孩和佩康。幾個姨娘留在府裡伺候國公爺,沒有過來,沈淩也不願意她們跟過來,那樣她們還得過來請安立規矩,倒讓女孩們覺得不自在。
沒有了教養嬤嬤的拘束,也不用跟著先生們學習琴棋書畫,幾個女孩兒和佩康在莊子裡玩得很開心。就連性格有些內向的玉如都比從前開朗不少。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在於幾個女孩兒玩的太瘋,面板都被曬黑不少,尤其是比較大的兩個女孩玉如和玉瑩。兩個小的倒還好一些。
沈淩為了怕兩個大的面板變黑,配了藥材讓她們泡藥浴,然後被她們曬黑的事所啟發,開始研究能讓人美白的方子。哪個世界的女人都是愛美的,若是能研究出幾個方子,倒是可以在京城開一家賣胭脂水粉的鋪子。
點心鋪和雜貨鋪雖然掙錢,但是隨著府裡孩子的增多,將來又要貼嫁妝又要出聘禮,多開鋪子多掙錢總是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