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試沒幾天, 成績就出來了。
沈淩這次的成績比上次好了一些, 考了第十五名,成功進入了前二十名,除了五百文的膏火費外還多領了一兩銀子。
時間過得很快, 臘月初的時候,十一月的考試成績下來了,沈淩終於擠進了前十名。只要他再連著兩個月保持這樣的成績,那麼就可順利升為正課生。
不過還沒等到第二次考試, 臘月中旬的時候書院給他們放了假,直到正月二十才會開學。沈淩帶著鄭澤連著趕了幾天路,在臘月十九這天趕到了家。
許是路上受了風寒, 一到家,鄭澤就病倒了。沈淩倒是覺得還好,他晚上一直堅持在空間跑步,感覺身體越來越好。這兩年幾乎沒有生過病。但黃氏一心覺得他在外面受了委屈, 於是整個臘月, 他比懷孕的蘭珠進補的還多。
沈淩在家好好休息了幾天,這才去了鄭槐家裡。鄭槐告訴他, 如今族學裡頂替鄭銘的是族裡一位中過舉的舉人,水平比起鄭銘來自然是大大不足,那些慕名而來的外姓人差不多已經走光。族學裡現在就只是他們這些鄭家人, 倒是清靜不少。
兩人在鄭槐的書房談了一下午,相互之間切磋了一下學問,沈淩明顯發現自己現在比鄭槐進步不少。於是他便勸說鄭槐也去書院讀書。就算進不去茂林書院, 也可以到青松書院讀書。那裡的先生雖然比不上茂林書院,但是總比在族學裡強。
鄭槐也被沈淩現在的進步刺激到了,他聽了沈淩的勸說,便道和自己家人商量一下再說。
從鄭槐家裡回來後,沈淩一到家就看見院子裡堆著不少莊子上送來的東西,等他去了堂屋,就發現鄭棠給他介紹來管理田地和莊子的鄭鐵也在,正在給黃氏報賬。
沈淩見黃氏聽得認真,不好打擾他們,便又退了出來。他剛在書房坐定,只聽一陣細微聲響,就知道是阿醜來搗亂來了。阿醜如今走的極其穩當,大人們一個不注意就往門外跑。後來黃氏讓把門插上,他便來沈淩的書房搗亂。
沈淩故意當做沒聽見,等阿醜悄悄來到他身前,才一把抓住他,父子二人便玩鬧起來。
有家人陪伴的日子總是過得特別快,沈淩在臨走的前兩天才寫好鄭棠要的題集,然後接下來兩天收拾要帶走的衣物,在正月十六那天帶著鄭澤踏上了去書院的路程。
在書院的學習生活一如往常,只不過中旬學史的時候,沈淩就不再像之前那麼拼了。放假在家的這一個來月裡,沈淩將未來要學的幾本史書已經預習完畢,對那些不懂意思的句子和段落還做了記號。這樣一來,他再跟著先生們學習史書時,便沒有之前那麼吃力了。
學習史書雖然佔據了他很多時間,但是學史的好處也在日後慢慢體現了出來。比如,沈淩寫起策論或八股,就覺詞彙量有了大大的提高,遣詞用句也不自覺的模仿那些前人的風格。
下旬做文章的時候,交上去的卷子畫紅圈的地方也越來越多。
月末的時候,崔尋章有時還會約他一起去參加文會,沈淩只要有時間都會陪他去。這些文會並不純粹都是切磋學問,也有的文會是大家飲酒作詩。學習了一個月,難得休息一天,遇到這樣的情況,沈淩也盡情陪他們玩樂,就當放鬆一下。
一來二去,崔尋章與他的關系越來越好,覺得他雖然用功,但並不是死讀書的那種人。慢慢的,便把他當成了比較好的朋友,而不是之前因為崔父的叮囑而對他頗多關照的那種關系。
崔尋章一旦將他當做那種可以相交的朋友,私下裡說話的時候便沒了諸多顧忌。他告訴沈淩,他們家他這一輩論讀書天賦,大哥崔尋文排第一,他的小妹排第二,而他排在最後。所以他大哥如今已是舉人,而他卻連個正課生都沒有混上。幸好小妹是個女兒家,不能科考。要不然,只怕小妹也要比他先中舉,到時他真是臉上無光。
沈淩聽他話裡的意思,對兩年以後的鄉試抱的希望並不大,便問他崔尋文有沒有指點過他。
崔尋章撇撇嘴:“我大哥鄉試那一年,主考官比較看重那些文風樸實的文章,而我大哥正好屬於這一類。考試這種事,文章火候到了也不一定能中,還得看你的運氣。”
沈淩默然,還真是這麼一回事。過後他便開始留意往年鄉試的考試內容,也有意識的找那些中過的文章來看。經這一整理,沈淩就發現,每次主持鄉試的主考官偏愛的風格都不一樣,有喜歡文筆老辣的,有喜歡文筆清麗的,還有喜歡文風樸實的,真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但是沈淩還是從那些中過的那些文章中發現了一個對自己有用的現象,不管主考官偏愛哪一種文風,只要文章做的中規中矩,即便不能名列前茅,但中舉卻是沒有問題的。
以後再做文章的時候,沈淩摒棄了自己原來的風格,開始朝著中規中矩方面努力。
而學業方面,在他繼續連著兩次擠進前十名以後,終於從附課生升到了正課生。當月便多領到了三兩銀子。崔尋章當即嚷嚷著讓他請客,沈淩便讓鄭澤白天的時候去了一趟徐家鎮,晚上整治了一桌簡單的飯菜,請崔尋章還有隔壁的謝榮以及和他關系較好的郭安過來吃了頓飯。
因為四人第二天還要上課,所以沈淩並沒有準備酒水,只是備了一些從鎮上買來的熟食,又請廚房幫忙燉了兩條魚。
大家吃飯的時候都說那兩條魚味道不錯,都喝了不少魚湯。飯後,大家從學業一直說到書院的幾個先生們。
討論到大家喜歡的先生時,沈淩毫不掩飾的說自己最喜歡董先生的課,很想拜入他的門下。崔尋章詫異的看過來,不懂他為什麼放著書院幾位大儒不選,而喜歡看上去各色都平平無奇的董先生。
其餘三人則都表示山長學識淵博,見解獨特,若是能成為他的弟子就好了。
也不知道事後是誰露的口風,總之過了些時日,丙班的所有學子幾乎都知道了沈淩想要拜入董先生門下的事。
後來就連董先生也知道了,還特意把他留下來,問他可有其事。沈淩自然點頭稱是,董先生聽了就若有所思,也沒說答應也沒說不答應,只是讓他下了課到自己的寓所走一趟。
書院給先生們的待遇自然不是學子們可比的,董先生的寓所處在書院的東北角,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院子,正屋廂房廚房一應俱全,東邊還有一個角門可供出入。沈淩到了以後才發現,董先生的夫人也隨他住在這裡,除此外還有一個做飯的婆子和一個十來歲的小丫鬟。
董先生的夫人姓陳,人很隨和,笑著讓他不要拘束。沈淩卻不敢真把這裡當成自己家,張口師母長閉口師母短,趁著董先生去換衣服的空隙,又旁敲側擊打聽她和先生的喜好。
晚飯自然是在董先生這邊吃的,沈淩秉承著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默默的吃了兩碗飯。小丫鬟收拾完桌子,送上三盞清茶。董先生方輕咳一聲,陳氏會意,開始不動聲色的詢問沈淩家裡的一些情況。
沈淩便將家裡的一些情況如實告知,又說自己早已娶親,如今已有一個快要兩周的兒子。他說這番話,是怕董先生和陳氏有什麼想法,是以先給他們提個醒。
不過看董先生和陳氏的表情,似是對他早已娶親並不失望,並沒有存著什麼心思。
陳氏問完以後,董先生放下手中的清茶才道:“去書房吧,讓我看看你的八股寫的怎麼樣?”
到了書房,董先生從書架上隨手取出一本經書,摘了上面的兩句話作為題目,讓沈淩寫一篇八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