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命要方
巍峨的大雄寶殿中,一個少年正對著佛祖敬香禱告。他把三炷香插入香爐,低聲祈禱道:“願佛祖保佑我科舉得中,加官進爵,報國還鄉。”說完又跪拜幾次,這才起身離開。
佛祖看著下面的少年笑而不語,身旁的阿難尊者問道:“佛祖,這個少年十分虔敬,發的又是善願,你為何不應?”
佛祖卻是一笑,緩緩說道:“還差了一炷香。”
“差了一炷香?”阿難尊者看看香爐中兀自嫋嫋的三炷檀香,百思不解。
轉眼過了十年,青澀的少年已成長為俊朗青年,英姿勃發。當年的科舉他雖然並未得中,但是轉而投筆從戎,成為了一員武將,在軍中立下赫赫戰功。這次回鄉,乃是特地回來辦喜事的。
青年人像從前一樣,燃起三炷檀香,恭敬跪拜道:“願佛祖保佑下官結善姻緣,妻子賢惠,夫婦和睦。”說著又重重磕了幾個響頭。
阿難尊者見到這一幕感慨良多,扭頭卻看到佛祖依然是笑而不語,不由說道:“佛祖,你為何又不應他?”
佛祖笑道:“還是差一炷香。”
轉眼又過十年,青年人已步入中年,他再次走進大雄寶殿的時候,額頭上已經隱約現出幾道皺紋。由於受到妻子家族的牽連,昔日威風凜凜的大將軍,此時已經被貶黜為地方小尉,鬱郁而不得志。
人到中年的他敬香磕頭,低聲禱告,祈禱自己的兒女能夠發奮讀書,完成自己未竟的事業。
阿難尊者看看他,又看看笑而不語的佛祖,心中嘆道:“到底還是差了一炷香。”
又過了十年,曾經的中年人已是漸生華髮步入老年。此時的他早已解甲歸田,安居鄉野,再也沒有從前的宏願。
老年人像從前一樣燃起三炷檀香,叩拜道:“佛祖,之前來許願您從來沒有滿足過我,但是這一次卻請您務必能夠成全我的孝心。想當年我父親早亡,是家中老母辛苦撫養我長大成人。如今高堂年事已高,唯願她老人家身安無事,舍此則再無所求了。”
阿難尊者最是善良隨喜,聽到這話已經不忍。扭頭去看佛祖,卻發現佛祖已經面露笑容,微微點頭道:“那就如你所願。”
老年人走出寺院,還未到家,喜訊已經遠遠傳來,他的兩個兒子竟然同時高中朝廷文武狀元,並且朝廷還頒下詔書,洗刷了他的冤屈,讓他官復原位,再升三級。
然而這一次,老年人卻終於沒有奉召。他已經決定從此留在家中,照顧年邁的母親。至於大雄寶殿中為母親祈禱的那一炷香,當然再也沒有間斷過。
改命,永遠是從孝順供養父母開始的。
佛說:什麼是戒,孝順父母就是戒,如果沒有佛,就把父母當做佛來侍奉,你一念孝順,供養父母一丁點東西,這樣的福德就超過你供養一百位高僧百千萬億年。
淨空法師說:“這是真實的話,並不是比喻。孝順供養父母,這個福報是現世報,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運,也根本擋不住自己的福德。孝順供養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一年不牴觸頂撞父母,能滅盡三十年戾氣,之後你缺少的,一齊到來,不順的,都自動順遂。你就算拿一個月孝順供養父母,讓父母高高興興,你手頭上的這件煩惱事都會自動化解的。”
一個人要想積累現世就可以享受的福德(如工作順利、好姻緣,資財積聚,重要考試發揮出色,各種申請不被拒,現實生活順心如意等),只要不牴觸頂撞父母,和父母說話柔聲軟語快快樂樂,關心父母健康和飲食冷暖,這些基本的東西你做到了,你就算盡孝道了。
鬼神看你孝順父母,都會被你感動,只會眷顧你,不會障礙你,這麼好的改命方法,有人卻不知道,偏偏要去占卜算命。
孝順父母的人,通常都是善良的人。如果想要仕途順意,通常要從不牴觸父母開始!
尊敬父母和師長的人,也會受到別人尊重。而一個人不供養父母的人,他的臉上會明顯的寫著一個“窮”字。
做子女的,平時要多多少少拿出一些財物供養父母,不要抱那麼緊,不要找藉口說老婆孩子房子需要錢,你這個樣子,以後你老了,你孩子一樣不會供養你,連藉口都和你一樣,這叫:父形子肖。
改命,永遠都是從孝順供養父母開始的。如果你做不到,你根本不可能改命,因為積福沒有損福快!
佛說:“孝順父母,為世間第一福田。”
淨空法師也說:若能孝順父母師長,禮敬三寶賢仁,不必四處祈求,則可得四種福報:
一者、顏色端正。
二者、氣力豐強。
三者、安穩無病。
四者、健康長壽,不逢災難。
古人云:“孝為百善之首。”孝順父母為世間最大功德;又云:“不孝父母,拜佛無益。”不孝父母,學佛或行作一切功德都沒有意義。
喜歡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請大家收藏:()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