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破舊的廟宇裡,一個小和尚沮喪的對老和尚說:“我們這一個小廟,只有我們兩個和尚,我下山去化緣的時候人家都是對我惡語相向,經常說我是野和尚,給我們的香火錢更是少得可憐。今天去化緣,這麼冷的天都沒有人給我開門,化到的齋飯也少得可憐。師父,我們菩提寺要想成為你所說的廟宇千間、鐘聲不絕的大寺,恐怕是不可能了。”老和尚披著袈裟什麼話也沒有說,只是閉著眼睛靜靜地聽著。
小和尚絮絮叨叨地說著,老和尚沉默一陣子後,終於睜開眼睛問道:“這北風吹得緊,外邊又冰天雪地的,你冷不冷啊?”
小和尚渾身哆嗦著說道:“我冷呀,雙腳都凍麻了。”老和尚說道:“那不如我們早些睡覺吧!”
老和尚和小和尚熄滅了燈鑽進了被窩,過了一個多小時,老和尚問道:“現在你暖和了嗎?”
小和尚說道:“當然暖和了,就像睡在陽光下一樣。”
老和尚說道:“棉被放在床上一直冰涼的,可是人一躺進去就變得暖和了,你說是棉被把人暖和了,還是人把棉被暖和了?”
小和尚一聽,笑了:“師傅你真糊塗啊,棉被怎麼可能把人暖和了,當然是人把棉被暖和了。”
老和尚說道:“既然棉被給不了我們溫暖,反而要靠我們去暖和它,那麼我們還蓋著棉被做什麼?”
小和尚想了想說道:“雖然棉被給不了我們溫暖,可是厚厚的棉被卻可以儲存我們的溫暖,讓我們在被窩裡睡得舒服啊!”
黑暗中,老僧會心一笑:“我們撞鐘誦經的僧人何嘗不是躺在厚厚棉被下的人,而那些芸芸眾生又何嘗不是我們厚厚的棉被呢!只要我們一心向善,那麼冰冷的棉被終究會被我們暖熱的,而芸芸眾生這床棉被也會把我們的溫暖儲存下來,我們睡在這樣的被窩裡不是很溫暖嗎?廟宇千間、鐘聲不絕的大寺還會是夢想嗎?”
小和尚聽了恍然大悟。從第二天開始,小和尚每天很早就下山去化緣了,依然碰到了很多人惡語相向,可是小和尚卻始終彬彬有禮的對待每一個人。
十年以後,菩提寺成了方圓十幾公里的大寺,有了許多僧人,香客更是絡繹不絕,而當年的小和尚也成了住持。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生活在“棉被”裡,別人就是我們的棉被,當我們用心去曖棉被的時候,棉被也會給我們溫暖。
渡人,就是渡己!別吝嗇你的善良,當你一味追求好好愛自己的時候,就是把自己“鎖起來”了,外面的人進不來,你自己又不願意走出去。
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也不會比一群人的力量更大。很多時候,再強的人,也會感覺“孤掌難鳴”。
佛說:“有舍,有得!”如果你什麼都不願意失去,那麼你怎麼可以得到。一個人,捨去越多,往往得到也越多。
渡人如渡己,渡己也是渡人。你今天幫助了眾生,冥冥之中,這樣的幫助又會回到你身上。凡事都有因果,你今天不捨得種善因,以後也不會得善果。
看過一個“王羲之助人賣扇”的故事。書法家王羲之,雖然名揚天下,但很少為人寫字。有一天,他看到一個貧苦的老人提著一籃竹扇在集市叫賣,但很少有買。王羲之有些替老人著急,於是主動幫老奶奶在扇子上面寫上字。集市的人知道後,紛紛搶購扇子。對於老奶奶來說,賣掉了扇子也許就解決了一個月的生活開支,對於王羲之來說,是舉手之勞幫助了別人。
“勿以善小而不為”,幫助別人,不一定是做轟轟烈烈的事情。往往是一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天天做,也就成了人生的大事。
“人生最大的貴人是你自己”。你都捨不得“渡人”,那麼誰會好心好意來“渡你”?
做人,要拿自己的尺,去丈量別人;也要拿別人的尺,來量一量自己。
人人心中有桿秤,要知道自己的分量,也要知道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分量。
你唯有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別人才會用“心尺”來衡量你,當別人為你叫好點贊時,又會激發你的正能量。你的付出,終究不會浪費。
幫助人就是讓別人自強自立,而不是代替別人做一切,讓別人產生依賴思想。
做人最高的境界,就是“渡人”。當你悄悄地為別人“擺渡”的時候,也會遇到一個為你“擺渡”的人。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你的善良,終究會有回報,遲早而已。
就像菩提寺的那個小和尚,他四處遊方渡人,被他善知識渡過的人最終將他住過的貧寒的小廟改建成了遠近聞名的菩提寺。菩提寺規模的擴大,也使更多的信眾在這裡得渡!
喜歡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請大家收藏:()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