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舍利弗,在經典上還有一則很有名的故事:
舍利弗,本來是一位小乘的阿羅漢,後來,他認為小乘屬於自利,發出離心,只求自己了生脫死;而行菩薩道.救人救世,可以解除別人的痛苦。因此他發了大心,要修學菩薩行,利益眾生,如果眾生有什麼苦難和需求,他一定要滿足人家的要求。正如佛經說的:“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他要實踐菩薩的這種利他的精神。
舍利弗發了這個大願,感動了天神。天神是有他心通的,於是他盤算一番,暗中道:“好!舍利弗要做菩薩,我得去試一試他。”於是這天人就從天上下來,搖身一變,變成一個孝子,在路旁嚎啕大哭。
舍利弗看見他哭得這麼傷心,不禁生起了悲憫心,說:“年輕人,你為什麼這樣悲傷呢?我是個修學菩薩道的人,你有什麼困難,不妨跟我說,我一定盡力幫助你。”
“不必說了,你沒有辦法做到的!”孝子說道。
“你不妨講一講嘛!我能夠做得到的,一定幫你的忙。”
這年輕人聽到舍利弗說得如此誠懇,心中又是一陣抽痛,最後才說:“唉!我媽媽得了絕症,看過了醫生,但這醫生開的藥方好奇怪,什麼藥引子他不好放,卻說需要人的眼睛,而且又是修行人的眼睛,我想:誰不愛惜自己的眼睛?誰願意施捨給我呢?這件事怎麼辦得到呢?我只有眼睜睜地看著媽媽死掉,怎不叫我感到傷心痛苦呢?”
“你可以想辦法啊!這件事情雖然很困難,但是世尊說講過:‘我們要成佛,必須經過三大阿僧只劫的修持,要能夠捨棄我們的頭目髓腦。'你既然需要一隻眼睛,我就佈施給你吧!”
說著,舍利弗下了決心,馬上把自己的左眼挖下,送上去說:“年輕的朋友,這眼睛給你,帶回去給你母親治病吧!”
“別急啊!我話還沒有講清楚哩!醫生說我媽媽需要的是右眼,不是左邊的那一隻,你搞錯了!”
啊!聽了這話,舍利弗的心頓時冷了半截,但隨著念頭一轉,我既然發了菩薩心,要行菩薩道,好吧!救人救到底,索性把右邊的眼睛再挖下來給他。
為了要做菩薩,舍利弗就忍痛再犧牲右眼,送給年輕人,自己卻成為瞎子。
這年輕人接過眼睛,馬上用鼻子嗅了一嗅,說:“哎呀!這眼睛怎麼腥味這樣重呀!”
他又接著說:“人家說一個真正有修行的人,他的眼睛一定是很香的。我聞到你的眼睛,真是腥得要命,我媽媽怎麼可以吃呢?”
於是,他把眼睛往地上一摔,接著又用腳把它踩碎。
舍利弗雖然已經是個瞎子,看不到他的動作,卻可以聽得到他的舉動,心也被他踏碎了,非常感嘆地說:“眾生真是難度啊!要做菩薩,可沒有那麼簡單,我的兩隻眼睛都施捨了,他居然還嫌棄,說是腥味重。啊!我不當菩薩了,還是做小乘人,自己了生脫死算啦!”
這時候,天人現出原形,說:“啊!舍利弗尊者,你真是太偉大了!你真正是為了救眾生啊。你有這一份慈悲心,佛菩薩和龍天護法,會保佑你的,你的眼睛一定可以復明。”
就這樣,舍利弗的雙眼頓時就復明了,又繼續地發大心,行菩薩道。
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舍利弗有著“智慧第一”的美譽,因為舍利弗在理解佛法教義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在教導解脫道的能力上,僅次於佛陀。雖然在佛教經典中並沒有關於舍利弗的完整傳記,但我們仍然可以從分散在各經典和論典中,所提到的有關舍利弗的種種事蹟,而對舍利弗有所瞭解。因為舍利弗的生活與佛陀及教團的生活密切關連,他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此外,在許多場合裡,舍利弗就是扮演著領導的角色,他是位能循循善誘的教師和優良的楷範,也是位仁慈與體貼他人的朋友,是僧團的守護者,更是佛陀教誨的忠實儲存者,這些特性為他贏得了“佛法護衛”的頭銜。
喜歡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請大家收藏:()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