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的波羅奈國,有一個痴呆的人。他雖痴呆,但他知道勤儉,喜歡積蓄黃金。痴人為了能多積些黃金,到外做苦工。可是當時的工資非常低,除了自己的生活費用之外,又要蓄錢,確實不容易。幸好波羅奈國是個熱帶的地方,長年如夏,農作物的收穫很是豐富,吃飯不成問題。由於氣候溫暖,衣服也很節省,不必多求。衣服就是破了,縫補一下,仍然可以後穿著。由於吃穿花不了多少錢,再加上痴人很會節約,因此,他慢慢積攢下很多錢。錢多了,他就拿到城裡去換黃金。隨著時間的推移,痴人零星的碎金也越攢越多,每攢夠一瓶,他就把瓶口封好,並在自己家裡挖了一個地洞,把黃金埋藏起來。
日子過得很快,痴人積金的願望日日俱增,久而久之,已經積蓄了七瓶的黃金。這完全是用血汗換來,可以說是血汗的結晶。痴人辛辛苦苦了一輩子,吃的粗,穿的薄,當他上了年紀以後,百病叢生,但痴人仍然愛金如命,不肯花錢請醫生治療。在病榻上時間不長,他就與世長辭了。
痴人生前為守護自己辛勤積攢的黃金,常常睡不安寧,只要聽到有一點聲音,就驚慌恐怖,並且心裡常生瞋恨。因為瞋恨的結果,在他死後變成了一條守護著那些黃金的毒蛇。由於房屋裡隱藏著毒蛇,他曾經住過的房子也沒有人敢進去住,後來因年久失修房子倒塌了。
為了愛金瓶,毒蛇死後,仍受生為蛇,守護著自己的寶藏。這樣,經過了一萬年,毒蛇忽然厭煩蛇身。它靜心思維,知道自己生生世世為蛇,是由於執愛金瓶所致。醒悟之後,它就想舍金造福。主意已定,它就爬出了早已成為廢墟的破屋,躲在路邊的草堆裡探頭四望,看有沒有過路的好心人。可巧,來了一個慈祥和藹的人。毒蛇高興的叫道:“請止步!我有事相托!”
來人聽到聲音,停腳顧看,卻不見一人。正想舉步再走的時候,毒蛇從草堆裡爬出來,擋阻他的去路,並向來人說道:“請不要怕,有事想麻煩你,如果能答應,功德無量。”
來人看到是一條大毒蛇,驚蝦得急忙跑開,並說道:“你是一條毒蛇,我不能接近你。”
“不!我沒有惡意,如果傷害你,我不得好結果。來!你跟我來吧!”
來人看毒蛇並無壞意,就放大膽子跟著它走。走著走著,來到破屋的廢墟里,毒蛇在一個地方繞了一下,對那人說:“在這塊土裡,藏有黃金,請代為我作佈施供養。你能做到嗎?”
過路人答應了,就挖開土,找出一瓶黃金。這時毒蛇又說道:“你拿這瓶黃金,到寺院裡交給住持和尚,替我辦齋,供養諸聖眾。不過,在那一天,你要用籃子把我帶到寺院裡。讓我禮佛,拜聖賢,消除我的業障。”
那個人點頭答應,依照毒蛇的意思去辦理。
齋會的那一天,蛇被那個人帶到寺院,專心地聽眾僧誦經持咒,心生無限的敬意和無量的歡喜。住持和尚又為毒蛇說三皈依,廣說佈施、持戒、精進、忍辱……等等妙法。毒蛇聽了,歡喜接受,並又請住持和尚到他以前藏金的地方,將剩下的六瓶黃金都拿出來廣作佛事法會。
做完佛事後,毒蛇罪盡命終,投生忉利天。享完了天福,再生於人間,善緣遇佛,皈依佛陀,在佛陀弟子中,他很快的成為大阿羅漢,這就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每當佛陀講解經典時,舍利弗都隨侍在佛陀的身邊。
舍利弗又叫舍利弗多羅。他母親的名字叫做舍利,而弗多羅是兒子的意思,舍利弗多羅就是舍利之子。
據說,舍利弗也曾信奉過別的教派,手下有一百名弟子。修行了一陣子之後,他忽然覺得茫然無所皈依,找不到人生的真義。正在仿徨苦悶的時候,巧遇佛陀的弟子阿說示比丘,阿說示是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他有莊嚴的態度,威儀的行止,舍利弗一見,心中非常驚奇,並向阿說示比丘請法。
舍利弗從阿說示的口中,聽到佛陀及其教法,像天崩地裂一般,心中對宇宙人生積聚的疑雲,也一掃而空,並且和阿說示比丘約定,一定要去拜訪佛陀。
舍利弗回到自己的住處,又把阿說示口中的佛陀和教法轉述給好朋友目犍連,不單是講話的舍利弗自己邊說邊感動,就連聽話的目犍連,都不禁感動得涔然淚下!
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連帶領二百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在佛陀座下,他們覺得自己遇到了真正的老師。
《阿含經》中說:“智慧無窮,訣了諸疑,所謂舍利弗比丘是。”舍利弗在所有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的美譽。
《大智度論》則是把舍利弗比擬成“世世心堅不可動”的一條毒蛇。據佛陀說,以前有一個國王被毒蛇咬到了,生命垂危,四處求醫診治。醫生認為要想解毒,只有讓這條毒蛇親自為國王的傷口吸毒,於是在地上設了一個火盆,裡頭燒著熊熊烈火,然後把這條蛇捉來,叫它吸吮國王的傷口,否則就把它投入火中燒成灰燼。不過毒蛇堅決不肯吸吮傷口,寧願跳入火中燒死。舍利弗對於自己認定的事絕不反悔,哪怕烈火焚身也絲毫不動搖心志,的確是個意志堅定的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