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讀者意願,原定第三卷改為第四卷延遲釋出,自本章起增加一些佛學故事)暨第三卷《覺者與啟迪》。
覺者是指用大智慧觀照宇宙人生的人;是指普通人經過長時間的修行已經“明白”或“醒悟”的人。覺悟者可以達到“既不知道滿意又不知道失望”的狀態,暨錯誤消失,智慧湧現,黑暗過去,光明到來。
佛陀釋迦牟尼告誡他的弟子們說:欲求大道應防止兩個極端,一為享樂縱慾的生活,這是墮落;一為禁慾的苦行生活,這是痛苦。避開這兩個極端,行於中道,既可修成正道,能導致智慧覺悟,脫出生死的苦海。
這裡所說的脫出生死苦海並不是說人可以長生不死,覺者對於
因果有著超乎常人的感知能力,覺悟者的肉體凡胎依然會隨著時間和年齡的增長會慢慢老化和死去。而這種死對覺悟者來說不恐懼、不可怕,在瀕臨死亡的時候,他們會看到一種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和前景在迎接著他們走向不生不滅的永生.....
第101章佛祖釋迦牟尼的故事
釋迦牟尼是佛教創始人,生於公元前565年,卒於公元前486年,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
釋迦牟尼,本姓喬達摩,名悉達多。釋迦是其種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釋迦牟尼合起來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釋迦族的聖人”的意思。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2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逐創立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80歲那年在拘屍那迦城逝世。
他弟子很多,據傳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
1、夢象受孕
2500多年前,古印度境內諸國林立,其東北部恆河邊有個迦毗羅衛國,國王叫淨飯,王后叫摩耶。
一日,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際,夢見一頭白象騰空而來,從右肋進入自己身體,她頓時覺得體安快樂如服甘露,反視自身如日月光照,醒來後她就去見淨飯王,告訴他夢中之事。
淨飯王立即召集大臣們詢問王后之夢是何預兆,一名婆羅門占卜者回答說:“此夢甚佳!王后已懷孕,必生王子,這王子是個千古聖人,定能光顯釋迦族!”淨飯王聽後,不勝歡喜。
摩耶夫人自夢白象受孕後,百病不染,身體十分健康〔《雜寶藏經·卷第二》、《大壯嚴論經·卷第十四》載,釋迦牟尼前生曾為六牙白象。〕
2、七步蓮花
摩耶王后懷孕已滿10月,一日率眾宮女漫遊蘭毗尼花園。那時正是四月初旬,風和日麗,生機暢達。花園裡芳草萋萋,百花爭妍,行樹聳翠,蓮蕖送香,充滿吉祥喜慶的氣氛。
遊歷花園一週後,摩耶王后在一棵無尤樹的綠蔭下休息。她見這無尤樹枝葉茂盛,柔軟低垂,樹上花果鮮麗,芬芳可愛,便舉手攀摘花果,於是,王子就生了下來。
佛經上說,王子剛生下來就能說話,無人扶持即能行走。他身上發出光明,目光注射四方,舉足行了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現一朵蓮花。一時間,香風四散,花雨繽紛,仙樂和奏,諸天神人齊聲讚頌。地上也自然湧出二泉,一冷一暖香冽清淨。
淨飯王得子後,喜悅非常,替他取名悉達多,就是說他生時即有許多奇異祥瑞的意思。
3、姨母撫育
釋迦牟尼誕生剛七天,他母親摩耶王后就因病去世了。淨飯王悲從中來,悼痛不已,回顧年幼的王子,更是愴惻。於是他把摩耶王后的妹妹摩訶波闍波提接進宮中,託付她撫養王子。
摩訶波闍波提賢淑仁慈,視王子悉達多為己出,十分鐘愛。淨飯王又令三十二名宮女協助撫育,八女抱持,八女洗浴,八女餵乳,八女帶領玩耍。後來摩訶波闍波提與淨飯王結婚,撫養王子更為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