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墓地興起於江戶時代,在此之前,日本人對去世的人也多埋葬於家族墓地,到了江戶時代,西方國家的基督教傳到了日本,日本為了阻止基督教在日本的大肆傳播挑戰佛教的地位,設立了寺院與信徒的關係維繫制度。那時在一個村莊裡,只有寺廟主持會識文斷字,掌管著村民的一切。村裡只要有人去世,必須也只能埋在寺院內。因此日本寺院及周圍,開始有了很多墳頭的雛形。
上世紀之初,日本地震和火災頻發,東京和橫濱等地大量建築被損毀。震后土地重新規劃,東京都政府和寺廟達成協議,重新分配了擁有巨大土地的寺廟,順帶也影響到了墓地的遷徙,寺廟可以在城區保留小塊墓地。自此之後,寺廟裡的墓地被分割成了一個個小塊,慢慢形成了城區裡隨處可見的墓地群。
日本人幾乎全民信教,有的信佛,有的信神,有的人神佛都信。還有一部分人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參與一些祭拜神佛的活動。
在中國很多人的認知裡,墓地和陽間陰陽兩隔,“那邊”是陰森、冰冷甚至是不祥的世界,斷不可以和活人的生活離得太近。那麼是怎樣的生死觀,讓日本人可以毫無負擔地和“魂靈”親密接觸?
陰間的世界,其實一直由陽間的你我支配著。世代多災多難的日本人很早就領悟到人生的短暫,將佛教作為人生信仰的他們,“向死而生”是深深植根在心底的信念。家中親人去世,葬禮中幾乎不見放聲大哭的情景,多數人只是平靜地默哀。
《挪威的森林》裡說,“死亡不是生的另一極,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而存在。”在日本人眼中,死後便會成佛,靈魂便能成神,越靠近墓地,靈魂就更容易受到神佛的保佑,所以,在日本的很多墓地裡都可以看到一些用石頭雕塑的各種各樣的佛像。與神佛共處一地,被眾多日本人認為是很幸運的事。如果說開羅屋頂的墓地家園是窮人們不得已的選擇,那麼日本人和墓地為鄰早已是他們發自內心的祈願。
可能也是由於這樣的演化過程,使得城市裡居住的人們習慣了居所旁邊有另一個世界鄰居的陪伴。其實最早時,蠻荒的人類還沒有意識到死與生的辯證關係,墓地的選擇無外乎像今日處理廢棄物一般隨處安置,七零八落中可能早已忘了先人在何處。隨著智力的開化以及宗教的介入,死亡才開始有了值得祭奠的意義。後來隨著城市的規劃,墓地再一次被人們有選擇地佈置。
日本的“盂蘭盆節”結合了許多民俗和文化,形成了現在日本獨有的祭奠祖先的傳統節日。
日本現在的盂蘭盆節,除了傳統的儀式之外,更多了一層節慶的意義。所以在盂蘭盆節期間,日本各地區都會舉行不同的祭典活動。其中廣為普及的活動當屬盂蘭盆舞盆踴り)。
盂蘭盆舞原是為祖先舉行的舞蹈儀式,到了現代,這個傳統的舞蹈儀式演變成了每年夏季最讓日本人期待、外國遊客最積極參與的“廣場舞”祭典活動。盂蘭盆舞蹈的動作很單一,主要集中在手部,初學者可以輕鬆加入其中和大家一同歡呼共舞。
除了這種簡單易學的盂蘭盆舞之外,日本各地還傳承著一些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盂蘭盆舞,著名的三大盂蘭盆舞包括岐阜縣的“郡上舞”郡上踴り),德島縣的“阿波舞”阿波踴り)和秋田縣的“西馬音內舞”西馬音內の盆踴り)。郡上舞已被一代代日本人傳承了420餘年,現在已被指定為日本國家重要非物質民俗文化遺產。
盂蘭盆節在飛鳥時代由中國傳入日本,已成為日本僅次於元旦的盛大節日。盂蘭盆節在日本又稱“魂祭“、“燈籠節“、“佛教萬靈會“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禱冥福的日子,現已是家庭團圓、合村歡樂的節日。每到盂蘭盆節時,日本各企業普遍都會放假5至10天,人們或趕回故鄉團聚,或利用假期到各地旅遊,或參與盂蘭盆節的盛大活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與盂蘭盆節趕到一起的還有夏日祭,由政府舉辦的夏日祭一般定在每年8月15日,這一天也被定為“戰爭結束紀念日”。
各地夏日祭活動時間和活動方式有所不同,由地方政府或民間團體舉辦的夏日祭活動一般會從7月下旬開始一直延續到8月底才會結束。在夏日祭當中,各地的民俗活動及賽事會隆重呈現在日本的各大公園以及城鄉的大街小巷,夏日祭還包括各地在不同時間舉辦的燃放煙花的花火大會,僅大阪市澱川河)邊每年花火大會燃放的煙花就達到2萬多枚。
日本的夏季雖然十分炎熱,可絲毫不影響廣大民眾參與盂蘭盆節和夏日祭活動的熱情。夏夜時分,男女老少會穿上浴衣或各種爭奇鬥豔的服裝,揮舞著各種千奇百怪的道具和五顏六色的電子燈棒,伴隨著太鼓聲的節奏歡呼起舞,為夏日之夜增添了極其靚麗的風景,也為消除夏日帶給人們的躁熱帶來了幾分愜意和“涼爽”。
8月的日本可謂節日連連,不同的節日和紀念日一個接著一個。
在這些紀念日和節日當中,最讓日本人重視的節日當屬盂蘭盆節。節日期間很多人家都設魂龕、點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一般在8月13日前後迎接祖先的靈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靈魂送回陰間。京都的“大文字燒”就是這個活動的頂峰。
8月16日,京都大文字送靈火這個節日的另一個說法叫“民族大移動”。節日期間,日本多數公司、企業、單位都會放好幾天的假,很多在外工作的日本人也會趁此期間趕回家與家人團聚或外出旅遊。
在日本呆了一段時間後我才發現,日本的很多文化都是從中國傳來的。中國已經失傳的很多文化在日本依然保留著。廟會在中國還在舉辦,但民間的盂蘭盆活動已蕩然無存,中國人已經不知盂蘭盆為何物。如果談及盂蘭盆節,國人的第一反應是日本的節日。實際上這是很大的誤解。盂蘭盆節是華夏的節日,日本盂蘭盆節只不過是孑遺而已。
喜歡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請大家收藏:()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