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兒園不論是公立的還是私立的,他們的課室都沒有太豪華的裝飾,課室的教具也極為簡單,除了一架鋼琴、一臺電視機和一臺手提式收錄機之外,很少有其它硬體設施。至於幼兒的玩具,多是一些硬紙皮、大小各異的包裝箱、報紙、尼龍繩、木或竹製筷子、還有大量的圖書,任由孩子堆砌、塗鴉、剪貼、玩弄,孩子們不僅樂在其中,還可以在堆砌、塗鴉、剪貼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動手製作的能力。
日本人對垃圾分類可以細化到六七種,精細分類而不覺其煩這也是很多日本人從小就養成的習慣。在幼兒園裡,垃圾分類就成了孩子們的必修課,各種垃圾應當放在什麼樣的ごみ箱裡都有明確的規定。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幼兒園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專案,更別說英語、奧數了。
學習的重點居然是:教孩子們學會笑眯眯和說謝謝!
雖然沒有多少知識性教育,但是孩子透過綜合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在音樂、美術、閱讀等方面有更大的進步。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吃飯也貫穿著教育。“食育”,提倡細嚼慢嚥。在“食育”中,“豐富的心靈”是重要的一環,它包括“快樂的進食過程”、“感謝的心”和“參與意識”,不僅教孩子正確地吃,還要從吃中體會出感恩、環保和節儉的內涵來。開始吃飯前,孩子首先要規規矩矩地坐好,雙方擊掌合十,跟著老師說一句“いただきました”我開動了)。吃飯的時候,老師還會告訴孩子們:如果是在別人家裡吃飯,吃完飯之後,要說“謝謝款待”。這樣的習慣,有助於培養孩子感恩的心態。
每當孩子將要過生日之前,老師會預先與他的父母聯絡,詢問名字的由來,還借來孩子自出生以來的照片在班上展覽,並請孩子的母親寫信談談孩子出生時的情況,並在班裡讀給孩子們聽。
這一系列生日活動的目的是讓孩子瞭解生命的由來,懂得誕生與成長的艱辛,在生日喜悅的同時能懂得感恩。
日本人堅信,孩子從小知道尊重生命,長大後就很少會做出越軌的行為。而在幼兒期,透過為孩子們過生日、教他們養育動植物等活動,都可以讓他們在樸素的驚奇和感動中瞭解生命,愛惜和尊重世間所有的生命,包括動物和植物的生命。
禮儀教育也是日本幼兒園的一相重要教育內容。孩子在幼兒園畢業時也會經歷一次像大學畢業一樣莊重的儀式,園長、老師、家長以及孩子們都會穿戴正式且一絲不苟地完成整個儀式,而且各種儀式會隨著孩子的成長一直相伴到終生。
遵守交通規則,講究秩序是日本幼兒園的常規課。正因為有了幼兒園的基礎教育,日本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學校後,會認真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透過人行橫道時,孩子們都會高舉右手前行,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讓孩子們過馬路時精力集中,另一方面也是示意其他行人和車輛對橫穿馬路的孩子要給予關照。日本小學生放學時,並無老師帶隊,都是自行列隊有秩序地走在人行道上,一路紅燈停、綠燈行,走到自家附近或者需要等車回家的汽車站時自動離隊。
日本不提倡個人英雄主義,講究和強調團隊合作。
日本幼兒園或學校舉辦運動會,強調參與,不鼓勵相互對比。只有團體賽,沒有個人單項比賽,最終只有勝利的團隊,沒有勝利的個人。
幼兒園戶外遊戲多。日本幼兒園場地有的較大,有的雖然不很寬敞,但利用較充分。活動場地四周設定了多種玩具、器械、運動設施。例如,跳馬、鞦韆、搖船、拔梯、弓形爬梯、單槓、爬高的繩或杆、推車、腳踏車等。幼兒園通常都有一種聯合運動器械,用原木製作,包括攀爬架、懸橋、滑梯、平衡木、爬網等。
戶外活動並不是硬性由教師安排的,而是由幼兒自己自主選擇的,玩什麼,怎麼玩,他們自己做決定。教師也與班上孩子們一起玩。如教師與孩子們一起挖沙地,往裡面倒水……或是做泥餑餑等,共同遊戲,盡情享受遊戲歡樂。
日本信佛的人很多,有些寺院的主持又兼任幼兒園的園長,這樣的幼兒園會時常組織孩子們到寺廟裡接受寺院主持的教誨,或在佛誕日參加拜佛活動。日本人相信,從小讓孩子溶入佛教思想,會使孩子擁有一顆懂得感恩的心。
日本幼兒園按年齡段分班,一個班少到10個人,多到30個人,老師只有一位。在孩子剛入園的適應期,會有其他老師過來協助。當孩子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之後,助作老師就會撤走。全班孩子的所有活動、技能、知識都是一個老師教。
日本的整個社會對教師非常的尊重和認可,家長從不會因孩子在幼兒園運動受傷而責備老師,反而因自己的孩子給老師填了麻煩而鞠躬道歉。
在日本三年,我只看到被訓斥後點頭哈腰表示服從和道歉的,很少看到大聲対罵和動手打架的。如果說一個人心情不好,想在大街上故意碰撞某個人挑釁打架都很難做到,被碰撞的人不僅不會發火,他甚至會以為是自己妨礙了別人,然後會象碰撞者鞠躬道歉。遇到如此能包容的人雙方怎麼可能會打起來,有這種素質並且能包容的人幾乎囊括了99%以上的日本人。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文明,這種修養也不是每個日本人先天就有的,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點培養和訓練出來的!
不學禮,無以立!一個人的行為習慣與嬰幼兒時期的塑形有很大關係!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良好風尚更不能忽視嬰幼兒教育。日本的幼兒園教育對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整體文明素質的提高有很好的示範作用!這種潛移默化教育形式會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一點點滲透到孩子的意識和行為當中去,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習慣。
回到國內以後,我的兒子也恰好進入幼兒園,當這個幼兒園的園長聽我講了日本的幼兒和少兒教育特色後,她也頻頻點頭,認為日本的幼兒教育的確有很多可取和可借鑑之處!
喜歡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請大家收藏:()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